快訊

台師大「抽血換學分」案 北檢最快下周約談周台英…傳「吹哨者」作證

薇帕颱風外圍環流通過中 粉專:高雄、屏東注意一波大雨強風

得獎第一瞬間反應太可愛!IU拿視后「呆坐位子起不來」超萌表情包gif瘋傳

高雄生育津貼「每胎3萬」不夠?民代籲「生越多領越多」

高雄市推出「好孕成3」托育福利,民眾在孩子出生後,可二擇一選擇「坐月子到宅服務」或「領取生育津貼」。圖/翻攝自高雄市社會局臉書
高雄市推出「好孕成3」托育福利,民眾在孩子出生後,可二擇一選擇「坐月子到宅服務」或「領取生育津貼」。圖/翻攝自高雄市社會局臉書

高雄市出生率持續低迷,社會局2年前調升生育津貼補助至每胎3萬元,每年編列近4億元預算發放津貼,但出生數仍逐年下降,市議員建議比照其他縣市,生育津貼依「胎次」提升,1至3胎分別為3、4、5萬,提升家長生育誘因。社會局回應目前主力為加強公托量能,生育津貼為非法定社福項目,增加支出恐影響中央補助款

高雄市推出「好孕成3」托育福利,民眾在孩子出生後,可二擇一選擇「坐月子到宅服務」或「領取生育津貼」。2023年4月1日以後出生的新生兒,在高雄辦出生登記或初設戶籍,且父或母已設籍並居住高雄滿10個月,能在孩子出生1年內申請生育津貼3萬元,款項由社會局「全額匯款」,於申請後30日內撥入指定帳戶。

對比六都,台北市生育獎勵金為第1、2、3胎分別為4萬元、4.5萬元、5萬元,新北市、桃園市生育津貼都是第1、2、3胎分別為3萬元、4萬元,5萬元,台南市第1、2名新生兒為2萬元,第3、4名新生兒各3萬元,第5名以後為每名5萬元,台中則是每名新生兒發放生育津貼2萬元。另外桃園、台中均有針對多胞胎提供加碼補助。

市議員王耀裕表示,高雄市去年出生人數達15491人,與前年比較減少314人,六都當中只有台北市增加1095人,其餘六都均為減少,高雄市生育率持續下降之下,高齡人口又是最多,鼓勵生育措施應持續加強,建議提高生育津貼金額。市議員陳善慧認為,生育津貼應該比照北部,1、2、3胎分別為3、4、5萬。

高雄2022年發放生育津貼達3億3526萬元,原本第1、2胎2萬元、第3胎以上3萬元,2023年4月調升至每胎3萬元,當年度發放4億2262萬元,去年增至4億5168萬元。社會局長蔡宛芬表示,生育津貼由地方政府全額負擔,意義是減輕家庭初期養育負擔,目前政府主力強化公托量能、佈建公托據點,津貼額度將再研擬是否提高。

社會局表示,倘比照新北、桃園市依胎次發放3、4、5萬元,一年約需增加9千多萬元預算,生育津貼為非法定現金補助項目,中央為控管地方政府財政紀律,明定地方社福支出新增、調升給付或補助標準達預警門檻,預算考核將扣分並扣減中央補助款,因此非法定現金補助仍需視市府財政狀況評估調整。

高雄市出生率持續低迷,社會局2年前調升生育津貼補助至每胎3萬元,每年編列近4億元預算發放津貼,但出生數仍逐年下降。圖/翻攝自高雄市社會局臉書
高雄市出生率持續低迷,社會局2年前調升生育津貼補助至每胎3萬元,每年編列近4億元預算發放津貼,但出生數仍逐年下降。圖/翻攝自高雄市社會局臉書

高雄市 議員 補助款 社會局 生育率 新生兒

延伸閱讀

高雄獨居翁家中看電視 眼見丹娜絲刮走自家平房屋頂

影/高雄旗津汙水廠破管淹50戶 議員罵:4年前才花大錢整建

颱風丹娜絲帶來短時強降雨 高雄山區恐升紅色警戒

啤酒節變高雄飯店3日遊 SJ東海憂心發文「回得去嗎」

相關新聞

美蘭部落唯一橋梁損毀 竟是遭平地人搞破壞引居民不滿

高雄市桃源區索阿紀吊橋近日出現橋面損毀,造成美蘭部落對外交通受阻,居民原以為是颱風過後損壞,沒想到經查才發現,竟是遭外地...

影/負時數、苛扣加班費 高雄僾彼診所遭控壓榨護理師

高雄市三民區「僾彼高榮育仁診所」遭控以違反勞基法的負時數、工時水庫,違法挪移工時、苛扣加班費壓榨薪資,甚至「假培訓、真罰...

高雄山區豪雨狂炸已達土石流警戒 市府緊急撤離659人

氣象署針對高雄市山區的六龜區、甲仙區、茂林區、桃源區、那瑪夏區發布豪雨特報,目前5區均已達3小時100mm雨量,此外六龜...

金門福慧寺推廣公共急救 周日開放民眾免費學AED與CPR

家住台中的林姓居士,因兒子在金門大學就讀,近年經常前往金門探視,一次在友人引介下到金沙鎮的福慧寺參拜,看到住持見日法師積...

睽違26年萬丹下蚶普庵董公祖正副駕金身回家了 村民熱鬧迎接

屏東縣萬丹鄉下蚶普庵壇供奉董公祖神像在26年前被人偷偷請走,鄉親苦尋不著,祖師乩語只留下「雲遊四海,自會歸位」。今年古董...

屏東普奄壇主神遺失26年尋獲 全村感動抵雲林迎神回家

屏東縣萬丹鄉下蚶村普奄壇董公廟奉祀「董公祖」神尊,是當地村落主神,不料兩尊正副神像26年前被人請走,不知去向,村民遍尋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