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生育津貼「每胎3萬」不夠?民代籲「生越多領越多」

高雄市出生率持續低迷,社會局2年前調升生育津貼補助至每胎3萬元,每年編列近4億元預算發放津貼,但出生數仍逐年下降,市議員建議比照其他縣市,生育津貼依「胎次」提升,1至3胎分別為3、4、5萬,提升家長生育誘因。社會局回應目前主力為加強公托量能,生育津貼為非法定社福項目,增加支出恐影響中央補助款。
高雄市推出「好孕成3」托育福利,民眾在孩子出生後,可二擇一選擇「坐月子到宅服務」或「領取生育津貼」。2023年4月1日以後出生的新生兒,在高雄辦出生登記或初設戶籍,且父或母已設籍並居住高雄滿10個月,能在孩子出生1年內申請生育津貼3萬元,款項由社會局「全額匯款」,於申請後30日內撥入指定帳戶。
對比六都,台北市生育獎勵金為第1、2、3胎分別為4萬元、4.5萬元、5萬元,新北市、桃園市生育津貼都是第1、2、3胎分別為3萬元、4萬元,5萬元,台南市第1、2名新生兒為2萬元,第3、4名新生兒各3萬元,第5名以後為每名5萬元,台中則是每名新生兒發放生育津貼2萬元。另外桃園、台中均有針對多胞胎提供加碼補助。
市議員王耀裕表示,高雄市去年出生人數達15491人,與前年比較減少314人,六都當中只有台北市增加1095人,其餘六都均為減少,高雄市生育率持續下降之下,高齡人口又是最多,鼓勵生育措施應持續加強,建議提高生育津貼金額。市議員陳善慧認為,生育津貼應該比照北部,1、2、3胎分別為3、4、5萬。
高雄2022年發放生育津貼達3億3526萬元,原本第1、2胎2萬元、第3胎以上3萬元,2023年4月調升至每胎3萬元,當年度發放4億2262萬元,去年增至4億5168萬元。社會局長蔡宛芬表示,生育津貼由地方政府全額負擔,意義是減輕家庭初期養育負擔,目前政府主力強化公托量能、佈建公托據點,津貼額度將再研擬是否提高。
社會局表示,倘比照新北、桃園市依胎次發放3、4、5萬元,一年約需增加9千多萬元預算,生育津貼為非法定現金補助項目,中央為控管地方政府財政紀律,明定地方社福支出新增、調升給付或補助標準達預警門檻,預算考核將扣分並扣減中央補助款,因此非法定現金補助仍需視市府財政狀況評估調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