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烏克蘭撤回對川普的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批川普姑息普亭

MLB/大谷翔平連兩場開轟、本季第27發 美日生涯300轟達陣

影/牽動高雄市長初選 趙天麟公開宣布支持邱議瑩

小學生、外籍生學包粽初體驗 金門古寧頭粽香傳文化

端午節將至,金寧鄉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端午節包粽活動」,副縣長李文良(中)也到場與小朋友、外籍生體驗包粽,並開心合影。記者蔡家蓁/攝影
端午節將至,金寧鄉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端午節包粽活動」,副縣長李文良(中)也到場與小朋友、外籍生體驗包粽,並開心合影。記者蔡家蓁/攝影

端午節將至,金門縣金寧鄉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端午節包粽、香包文化傳承及獨居長者關懷活動」,透過傳統技藝教學與社區關懷行動,讓節慶文化深入日常生活,促進世代交流與社區凝聚。

系列活動於5月24日展開,由「傳統香包製作」打頭陣,邀請專業講師帶領親子縫製內裝艾草與薰衣草的香包,象徵祈福避邪,讓家庭在互動中認識端午節的傳統意涵,小朋友做出可愛的手作香包,都超開心的。

壓軸活動「青銀包粽文化傳承與長者關懷」昨日登場,社區志工事先備妥材料,邀請80多歲高齡阿嬤等長輩擔任文化傳承老師,親自指導約40位古寧國小學生與金門大學外籍生學習捲粽葉、裝餡料、綁棉繩等技巧,現場粽香四溢,長輩的生活智慧在教學中自然流露,也讓孩子與外籍朋友對中華文化有更深刻體驗。

一名印尼籍外籍生分享,在家鄉雖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但這是首次親手包粽子,覺得新奇又有趣,對金門的文化活動印象深刻。

活動結束後,協會志工與理監事,還將親手製作的肉粽分送至社區內弱勢家庭與獨居長者家中,將節慶祝福與社區溫暖送進每一戶需要關懷的家庭。

金寧鄉長楊忠俊肯定古寧頭社區將文化傳承融入包粽活動,結合國小學童與外籍學生,展現多元世代共學的成果。 金門副縣長李文良也到場致詞,讚許協會長期推動文化與社區關懷,強調端午不僅是民俗節日,更是凝聚人心、代代相傳的重要時刻。

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表示,未來將持續以節慶文化為媒介,深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讓傳統節日不僅是回憶,更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金寧鄉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端午節包粽活動」,副縣長李文良(左三)代表縣府致贈高梁酒,讓居民同歡。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寧鄉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端午節包粽活動」,副縣長李文良(左三)代表縣府致贈高梁酒,讓居民同歡。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寧鄉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端午節包粽活動」,小朋友都爭相學習體驗包粽子。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寧鄉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端午節包粽活動」,小朋友都爭相學習體驗包粽子。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寧鄉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端午節包粽活動」,小朋友都爭相學習體驗包粽子。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寧鄉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端午節包粽活動」,小朋友都爭相學習體驗包粽子。記者蔡家蓁/攝影
端午節將至,金寧鄉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端午節包粽活動」,副縣長李文良(左一)也到場與志工外籍生體驗包粽。記者蔡家蓁/攝影
端午節將至,金寧鄉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端午節包粽活動」,副縣長李文良(左一)也到場與志工外籍生體驗包粽。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 端午節 小學生 外籍生 包粽子

延伸閱讀

百人包出3千粽賀端午 金門前水頭成「肉粽最多社區」

嘉南藥理大學USR團隊端午為高雄社區長輩辦健康DIY活動

蹲守兩天捕捉經典畫面 鳥友拍下戴勝演繹金門地標意象

豐原太平洋百貨金門物產展登場 滿額還有機會抽中大獎

相關新聞

高雄大林蒲遷村規模龐大 當地居民爭取增設學校、派出所

高雄小港區大林蒲沿海6里遷村,預計將有1萬9千人遷入鳳山、前鎮區,遷村安置地都市計畫變更草案正在公開展覽中,都發局今在鳳...

影/「阿家生蠔」老闆罵韓女星 稱「負面行銷促觀光」不介意負評

韓國女團「FANATICS」成員尹到怡長居台灣,日前她和朋友到澎湖旅遊卻遭遇態度不佳的餐廳店家「阿家生蠔」,店家不斷用挑...

韓女星遭澎湖餐廳無禮對待 陳光復致歉盼再給一次機會

韓國女團「FANATICS」成員尹到怡日前宣布長居台灣旅遊,日前她和朋友到澎湖卻遭遇態度不佳的一家生蠔餐廳店家,店家不斷...

為節省冷氣費…議員爆料屏東動物之家動物和工作人員同處辦公室

屏東縣動物之家去年剛開幕才滿一年,縣議員陳揚今在議會總質詢時說,近日他走訪動物之家,卻發現奇怪現象,工作人員辦公室放置貓...

高雄茄萣汙水下水道接管率掛零 民生汙水全往大排倒

高雄市汙水下水道接管率僅市區普及,其餘縣區如路竹、湖內、茄萣等區接管率甚至掛零,為推茄萣區汙水下水道建設,國土署已核定6...

影/陳其邁認違規情節嚴重 下令撤查大樹光電案不排除撤照

高雄大樹區51公頃和山光電場開發案埋下土石流隱憂,市長陳其邁今天在市政會議前作出兩項決策,他表示,此案違規情節嚴重,除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