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古寧頭老兵重返戰地 彭生喜口述血戰歷史重現榮光

為重現古寧頭戰役歷史實況,中華民國江西省旅台同鄉會總會籌拍紀錄片,邀請曾親歷此役、現年95歲的老兵彭生喜重返金門,親赴太武山與李光前將軍廟祭拜,並口述珍貴戰地記憶,盼這段跨越70餘載的歷史,再次鮮活於人們眼前。
彭生喜老兵為江西南昌縣塔城鄉人,應江西省政府「一甲一兵」之徵兵令,而加入部隊,他回憶跟堂哥兩人在民國38年3月應徵入伍,年僅17歲,編入國軍第42團第2營擔任醫護兵,原定赴台受訓,卻臨危受命轉赴金門支援,於10月24日傍晚登陸料羅灣,翌日凌晨即投入古寧頭血戰。
「我第一個救的是突擊排排長楊愷,他傷得太重,後來還是走了。」彭伯伯語氣沉重。回憶當日戰況慘烈,不僅堂兄彭香喜陣亡,他本人亦在當天下午中彈受傷,左小腿被砲彈破片擊中,所屬團長李光前將軍也於同日下午遭敵軍狙殺殉職。
他眼眶泛紅的說,因為堂兄陣亡時血肉模糊,根本看不出來是誰,他因為出門時鞋子太大跟堂兄交換,最終是認出自己的鞋才知道堂兄亡故;他因為擔任醫護兵,在6年的金門服役期間,認識也輾轉知道很多同鄉都在金門。此次返金,由江西省旅台同鄉會總會長劉孔容與主委查丁壬陪同,紀錄片計畫旨在重建失落的第42團陣亡官兵名單,讓更多犧牲英烈能被記住。
彭生喜表示,當年不少江西籍青年隨第十二兵團徵召來台,最終長眠金門,至今無人知其名,他此次親赴太武山千人塚獻花,並轉往李光前廟悼念昔日團長,還為包括他堂兄在內的10名江西籍陣亡將士做了靈位,將把靈位移至李光前廟內供奉,讓他們可以永遠追隨老長官,留名青史。
金門縣榮民服務處得知消息後,主動提供交通接送與全程協助,確保彭伯伯能安心完成心願,榮服處處長劉信義表示,「老兵不死,精神長存!我們願為每位來金的前輩盡一份心力。」,能見證這樣一段感人歷史、協助老榮民追思袍澤,是一份榮幸與責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