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花16萬維護「沒有人走的橋」 高雄學區天橋拆除聲浪大

高雄市學校附近人行天橋、地下道使用率偏低,陸續封閉不用,未拆地下道成為行人通行路障,廢棄天橋更存在崩塌隱憂、鄰近學校還要每學期編列預算維護管理,居民及民代要求檢討全面拆除的必要性。養工處回應,近年陸續盤點,達使用年限或牴觸重大建設處優先辦理。
國道10號興建前,台22線旗楠公路車流量大,有「死亡公路」之稱,燕巢區深水國小附近興建天橋保障學童通行安全。因出入口設在校園內,沒有行人會走,天橋封閉多年,只見橋體老舊、鐵欄杆鏽蝕,安全堪憂。
議員黃秋媖指出,深水天橋廢棄多年,每學期學校編列8萬元維修管理,不符合經濟效益,橫山國小地下道也陳情希望拆除,市府要向中央爭取經費,把學校附近不用的天橋及地下道全拆掉。
高雄市有37座人行天橋、9座人行地下道,多數在學校附近,管理單位不一。除深水國小外,仁武區竹後國小天橋多處接合面出現裂縫,晚間還有移工聚集喝酒,產生治安及髒亂疑慮;三民區科工館周邊人行天橋連接民族國小與正興國中,天棚去年颱風受損,且遭塗鴉髒亂影響市容,居民喊拆,但至今仍未釐清管理單位。
議員江瑞鴻指出,鳳仁路車很多,以前仁武區後安里學區劃入竹後國小,考量學童上學安全興建天橋,但後來後安里變成自由學區,學童不需要通行、長輩也爬不上天橋,晚間勞工群聚飲酒作樂。此外,大車出入頻繁,天橋高度也成為車輛通行隱憂。
教育局長吳立森表示,深水國小天橋恢復使用機率不高,往拆除方向討論,不過天橋設置由來已久,要先釐清權管單位,將跟工務局養工處分工。
養工處說,天橋使用年限為40年,因欠缺無障礙設施及行人多半走行穿線,不少地方希望拆除,若要拆天橋,原則上須達報廢年限或牴觸重要建設,並以地方有共識為前提。
此外,近年政府大力補助學校改善通行步道及學區附近行穿線,三民國小、中山國小等校地下道封閉不用,外界批評,地下道封起來養蚊子,變成大型路障,走路繞道不友善行人。養工處說,兩處地下道皆在研擬拆除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