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輔導可可業者打造部落可可村 推動食農教育

原鄉小作所的身障夥伴協助曬豆、挑豆等作業。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原鄉小作所的身障夥伴協助曬豆、挑豆等作業。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縣賽嘉部落達魯法樂可可工坊,草生栽培種植可可樹,不用農藥、不施化肥,獲屏東縣政府勞青處募資輔導計畫協助,順利募資,投入推廣食農教育,帶領族人及學童認識可可產業,團隊提供身心障礙者參與工作,打造原鄉部落可可村。

勞青處表示,縣府去年推行群眾募資輔導計畫,輔導創業團隊將創意上架募資平台,並鼓勵業者跟隨SDGs永續潮流與世界接軌,除提供創業者實作獎勵金3萬元,也導入輔導資源,進駐在屏東智慧農業學校的達魯法樂可可工坊完成募資,將資金用於推廣食農教育並深化部落可可產業。

可可工坊團隊指出,屏東智慧農業學校據點提供食農教育空間,學童透過參訪了解可可樹變成巧克力的過程,品嘗以純原料製作巧克力,顛覆過往「巧克力很甜」的印象。此外,自家可可園友善土地,生物多樣性豐富,原住民是與大地共生共榮共存的族群,期許學童從小跟土地建立連結。

可可工坊負責人達魯法樂(Tjaruvalj)接下母親呵護的可可園,並與部落10戶農人契作,當天氣變化影響產量,平地業者驚訝表示「你們家還有果嗎?」他分析,也許是在大武山保護下,較少受到颱風等天災的損害,種在山上的可可樹反而成為優勢。

可可果的果實經由發酵、日曬、烘焙等過程,進而加工製成巧克力,達魯法樂認為,發酵過程攸關巧克力的成敗,專注顧好可可生豆的品質。由於前端作業仰賴好天氣與人力,達魯法樂透過妻子思樂本(Selep)連結原鄉唯一小作所「礙微笑手作烘焙坊」,讓身障孩子不只參與曬豆與挑豆工作,也學習製作可可手工餅乾及販售產品。

思樂本說,與其讓身障孩子在部落漫無目的遊走生活,藉由工作不僅能提升自我價值與自我認同,也消除部落對身障孩子的刻板印象。

未來達魯法樂將在部落設立可可工坊據點,帶領更多客人走進部落,也讓部落農人看到最終巧克力的產品提升認同感。

勞青處表示,屏東品牌將地方文化、環境永續與創生經濟結合,另兩組募資團隊,檳榔子染藝師王一帆發起認養檳榔樹計畫,運用檳榔子染技藝開發時尚設計商品,為檳榔產業轉型與加值;夭夭藝文工作室結合洋蔥、雨來菇、海味青海苔等在地食材,設計天然色彩的恆春半島風味餃,讓募資者透過食物認識土地的故事。

勞青處表示,縣府持續舉辦創業小聚、創業課程等活動,在資金部分另有青創貸款利息補貼,最高貸200萬3年免利息,協助創業者獲取更多資源與機會,勇敢逐夢。

達魯法樂專注顧好可可生豆的品質。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達魯法樂專注顧好可可生豆的品質。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達魯法樂可可工坊推廣食農教育。圖/業者提供
達魯法樂可可工坊推廣食農教育。圖/業者提供
達魯法樂可可工坊進駐屏東智慧農業學校。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達魯法樂可可工坊進駐屏東智慧農業學校。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巧克力 屏東縣政府 可可

延伸閱讀

留住人才 屏東縣長周春米:青年實習留任最高可領9.4萬獎勵金

全中運/屏東代表隊寫新頁 27面金牌創隊史最佳

屏東攜手企業培育青年 實習留任最高可領9.4萬元

全中運/屏東代表隊獲27金22銀32銅 創隊史最佳成績

相關新聞

為節省冷氣費…議員爆料屏東動物之家動物和工作人員同處辦公室

屏東縣動物之家去年剛開幕才滿一年,縣議員陳揚今在議會總質詢時說,近日他走訪動物之家,卻發現奇怪現象,工作人員辦公室放置貓...

高雄茄萣汙水下水道接管率掛零 民生汙水全往大排倒

高雄市汙水下水道接管率僅市區普及,其餘縣區如路竹、湖內、茄萣等區接管率甚至掛零,為推茄萣區汙水下水道建設,國土署已核定6...

高雄某幼稚園爆「失控師暴打孩童」 園方緊急解聘接受調查

高雄鳳山區某幼兒園23日發生一名老師疑似情緒失控毆打孩童頭部,家長事後發現後報案,高雄市教育局26日接獲校安通報,下令要...

朱立倫嗆高雄要率先改名中正路 陳其邁:需民眾連署提建議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砲轟中央欲改名全台中正路是擾民、吃飽太閒、搞意識形態的政策,當地住戶也不願意,並喊話高雄市長陳其邁,高雄...

假日游旗津竟遇居民攔車「指路」背後有貓膩

高雄旗津因海景與美食吸引眾多遊客,假日車潮湧入,尖峰時段靠近老街的停車位一位難求。當地居民會站在路旁攔車,以3小時100...

5月大男嬰遭保母綁繩掛耳強塞奶嘴 屏縣府查認不當照顧

屏東一名5個月大的男嬰被居家保母不當照顧,將奶嘴用繩子掛在耳上以固定於嬰兒嘴上,屏東縣政府社會處調查後,認為陳姓保母此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