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台培育部落研究員 他田調大武部落黑熊狩獵文化意涵

屏東縣霧台鄉公所自編預算培力「部落研究員」,大武部落34歲歐伯恩有感於2022年底發生獵黑熊震驚全台,透過公所計畫,展開田調、訪問,重新梳理部落獵人如何看待狩獵特別物種黑熊,也學習長者智慧。
34歲歐伯恩是東華大學研究所畢業,在屏東大學原專班擔任研究助理,他得知公所推出部落研究員計畫,部落人來寫部落歷史,成為首屆部落研究員之一。
歐伯恩研究主題為文化踏查領域,為「榮耀的冠冕-大武部落黑熊狩獵文化意涵與變遷」,他說,以黑熊為題,2022年底部落發生獵捕黑熊事件,震驚全台,「主流社會對狩獵想像與部落族人落差很大」,透過研究,重新梳理,獵人如何看待狩獵黑熊。
歐伯恩說,黑熊在大武部落狩獵文化有深刻意義,從口述歷史、服飾圖騰、雕刻藝術及吟唱中,清晰看見黑熊作為文化內涵展現。在傳統社會中,只要成功獵得黑熊的獵人遵循特定儀式與分享機制,便能佩戴lamelame(稀子蕨)頭飾,此規範不僅反映黑熊的特殊性,象徵部落內部資源分配與社會秩序維繫。
「現在年輕人跟狩獵文化有很大脫節」,歐伯恩說,透過機會讓他重新學習,老人家如何與山林生活,尤其在面對像是黑熊這樣特別物種。
「魯凱族長輩很有智慧!從觀察植物生長變化,判定某些物種是否會出現」,歐伯恩說,從這樣經驗培養狩獵技巧,傳承下一代。現在很難有這樣機會學習,透過口述記錄,希望可以有機會跟著老人家去山林實踐狩獵文化精神,也讓部落聲音與主流社會對話,互相理解。
部落研究員之一阿禮部落導覽員櫟芙莎呢・阿如布路說,她在導覽時,很多人對圍舞很有興趣,她將圍舞結合桌遊,從設計過程反思部落圍舞秩序,理解祖先們在設計部落秩序智慧,釐清當代族人維護及傳承的部落文化意涵。
霧台鄉長巴正義也是部落研究員,他研究「霧台鄉植物地名學-地方記憶與文化意涵」,巴正義說,傳統領域地名、典故等與植物息息相關,鼓勵族人加入部落研究員工作,讓部落文化發揚到全世界,也感謝代表會支持預算,推動部落軟實力,為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傳承奠定重要基礎。
「在地知識要從在地人話語權去開始」,立委伍麗華說,這是全國55個原鄉的首創,過去不曾看到地方自發性人才培育,希望這樣模式可以在中央協助下推廣到各地,也請中央各部會,教育部、文化部與原民會一起投入在地人才培育模式。
霧台鄉部落研究員計畫成果,即起到3月10日在天主教霧台耶穌聖心堂明樂文教中心玻璃屋展出(霧台鄉神山巷61-3號),展出時間周二到六,上午9點到下午4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