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更好認 高雄學校醫院外「綠底行穿線」設置83處

為增加路口行穿線辨識性、保障過路人安全,全台各縣市近年陸續增設「綠底枕木紋行人穿越道」(綠底行穿線),高雄市主要在學校和醫院周邊已設置83處。記者宋原彰/攝影
為增加路口行穿線辨識性、保障過路人安全,全台各縣市近年陸續增設「綠底枕木紋行人穿越道」(綠底行穿線),高雄市主要在學校和醫院周邊已設置83處。記者宋原彰/攝影

為增加路口行穿線辨識性、保障過路人安全,全台各縣市近年陸續增設「綠底枕木紋行人穿越道」(綠底行穿線),高雄市主要在學校和醫院周邊已設置83處,以全市超過400所學校、醫院計算,比例達2成,議員呼籲綠底行穿線能有效減少行人事故,尤其全市無號誌路口應全面廣設,也能比照外縣市設計各式行穿線。

根據高市交通局「綠底枕木紋行人穿越道線劃設原則」,枕木紋行人穿越道線為白色實線,長度2至8公尺、寬度40公分,間隔40至80公分,儘可能在最短距離銜接人行道,鋪面顏色綠色能突顯行穿線存在、警告車輛駕駛,設置地在學校、區域級以上醫院,如有實際通行要徑需求,在大門口往外延伸一個街廓內路口劃設。

目前高雄「綠底行穿線」防滑係數需達65BPN,不會設置在設有行人專用時相、坡道、彎道、夜間照明不清楚處;交通局解釋,全日行人專用時相路口因人車已完全分開時間,無需再行設置綠底行穿線,而斜坡、彎道則有車輛操作疑慮,避免大面積劃設標線。高市近2年已設置於學校、區域醫院周邊設置83處綠底行穿線。

高市議員張博洋表示,高雄市許多沒有號誌燈的行穿線路口,建議應全面鋪設綠色行穿線,並增加夜間路口照明,提醒駕駛放慢車速,以保護行人安全。

除了綠底行穿線,許多縣市也發展出各式行穿線,桃園為防止民眾走在斑馬線,為閃躲對向行人而越出斑馬線,自創「交錯式綠底行穿線」,2組分向、交錯斑馬線,以箭頭導引通行,避免面對面衝突,提升穿越路口效率;台北也設置近百處「彩色標記行穿線」,斑馬線兩側多劃黃色格紋,提醒駕駛減速並增加5至10%煞車率。

交通局回應,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先前在綠底行穿線相關座談會議中曾表示綠色鋪面會弱化原本對比度,增加色盲者對於行穿線辨識的困難,因此宜慎選運用場域,市府會依照綠底行穿線設置SOP,以學校或醫院鄰近路口為原則,無號誌化路口則會持續增繪行穿線和調整標誌,與工務局加強檢視路口照明,保障行人安全。

為增加路口行穿線辨識性、保障過路人安全,全台各縣市近年陸續增設「綠底枕木紋行人穿越道」(綠底行穿線),高雄市主要在學校和醫院周邊已設置83處。記者宋原彰/攝影
為增加路口行穿線辨識性、保障過路人安全,全台各縣市近年陸續增設「綠底枕木紋行人穿越道」(綠底行穿線),高雄市主要在學校和醫院周邊已設置83處。記者宋原彰/攝影

綠色 行人

延伸閱讀

影/台南男斑馬線走一半燈號變了 遭機車騎士疾駛撞上

拜會陳其邁交流經驗 國華台灣食品:助高雄海味外銷

影/機車未讓行人?礁溪3人過馬路遭撞倒地 網見畫面全挺騎士:有夠衰

影/斑馬線走得好好的 台中南屯市民遭左轉車撞飛

相關新聞

台電金門區處驚蟄強化電網防護 全面動員防範鳥獸干擾

今天正值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象徵萬物復甦,鳥獸活動逐漸頻繁,為降低因鳥獸活動、樹木生長等原因導致的停電風險,台電金門...

獨/永遠熄燈!高雄衛生局抄空龍發堂 強制安置4名精神病患

高雄龍發堂2018年解散後,堂方仍持續收容住民,至少留置27人,7年多來,衛生局陸續轉介移出,不料卻爆發法師涉嫌施虐案,...

高雄TPASS月票今早大當機 學生「全擠在捷運站」進不去

全台推行TPASS月票,許多通勤族使用手機購買月票後,可由手機產生QRcode進出各類大眾運輸工具;但高雄今早發生TPA...

快車道設置公車站惹怒高雄駕駛 交通局:加強提醒後車

高雄市許多大型交通要道在快慢分隔島上設置公車站,導致公車行駛在快車道停靠時,常釀後方轎車反應不及、影響行車效率,民代更點...

高雄基層農會選舉落幕 內門區65人搶45個會員代表席次

114年高雄市各基層農會農事小組長、副組長及會員代表改選於今日舉行投票,下午1時完成投票,隨即辦理開票程序。本次投票所設...

機票1位難求?金門縣府調查旅客需求 爭取清明加班機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金門縣府觀光處除了啟動「清明專船」,目前台金空運前兩波航班訂位已結束,幾乎是班班客滿的狀態,考量仍有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