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將軍學校」一書出版 記錄戰地教育珍貴史實

金門7所「將軍學校」的建校歷程正式留名史冊!由金門縣文化局委託金門縣鄉土文化建設促進會執行的「金門將軍學校—將軍建校紀實」正式出版,完整記錄了金門戰地時期的教育發展,該書由媒體人陳永富負責訪談與撰述,透過口述歷史還原當年「將軍建校」的珍貴故事。
金門戰地教育的推手是胡璉將軍,他曾兩度擔任金門防衛司令官,於民國40年推動「一村一校」政策,奠定金門教育基礎。同年7月,金門中學由金中、金東中學合併而成,為金門教育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民國47年,胡璉指示軍方建設柏村、多年、安瀾、開瑄四所國民學校,並以當時督導建校的郝柏村、王多年、馬安瀾、雷開瑄等將軍的名字命名,成為戰地興學的重要里程碑。隨後,又陸續興建卓環、愛華(已廢校)、述美國小,合稱「金門將軍學校」。
然而,這些學校甫建成即遭遇八二三砲戰的砲火摧殘,校舍嚴重受損,戰後經修復才正式遷入使用。儘管戰火無情,這些學校仍堅持辦學,培育無數人才,為金門教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金門將軍學校」透過訪談柏村、多年、安瀾、開瑄、卓環、愛華、述美等校的前幾屆師生,還原當時的學習環境與歷史記憶。受訪者包括郝龍斌、陳昆乾、陳為學、許雪芳、黃振良、林馬騰、楊永福等相關教育界人士,以及鄭瑞堅、王建華、張孟剛等3位將軍,他們的口述內容為戰地教育留下珍貴的史料。
胡璉將軍生前曾向隨身的憲兵組組長王旭科表示:「我兩度在金門,沒什麼貢獻,僅此心光明,無愧於天地!」並於民國42年(1953年)在太武山下建造「無愧亭」,以此明志。
曾任金門莒光、中正國小校長的陳昆乾推崇胡璉的貢獻,認為「如果沒有胡璉將軍普倡教育,就沒有今天教育昌盛、人才輩出的金門。」胡璉身為一名軍人,千里迢迢來到戰地金門,以司令官的高度一呼百應,大力推動教育建設,造福後人,影響深遠。
陳昆乾也是本書的受訪人之一,除提供自身就讀金門首間軍建太武小學的經驗,也口述60多年前任教柏村、愛華兩所將軍學校的珍貴歷史。遺憾的是,他於2023年6月29日辭世,未能親見新書出版。陳永富特別以此書緬懷,感念其對金門教育的貢獻。
書籍出版後,陳永富也贈送柏村、多年、安瀾、開瑄、卓環、述美6所學校及胡璉將軍新店故居紀念館各10本,並將擇期舉辦讀者分享會,推廣這段珍貴的歷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