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市中山商圈20米斑馬線超浮誇 「車卡上面」...行人、車輛都地獄

衝擊現有血液供應? 國軍擬自建血庫 捐血中心失最大後盾

高雄輕軌路口事故多「要設升降柵欄?」 各方看法不一

高雄輕軌今年初成圓後,沿線路口已發生26件交通事故,議員建議應設置路口柵欄遮斷器,不但能提升輕軌行駛速度,更有效減少事故率。記者宋原彰/翻攝
高雄輕軌今年初成圓後,沿線路口已發生26件交通事故,議員建議應設置路口柵欄遮斷器,不但能提升輕軌行駛速度,更有效減少事故率。記者宋原彰/翻攝

高雄輕軌今年初成圓後,沿線路口已發生26件交通事故,捷運局設置多項警示預防設施和防碰撞系統被質疑成效差,議員建議應設置路口柵欄遮斷器,不但提升輕軌行駛速度,更有效減少事故率;捷運局回應,輕軌因行駛車速低、班次密,考量對平面交通影響,暫未規劃遮斷器。

高雄輕軌106年僅有2件交通事故,去年已達22件事故,今年路線成圓後,截至10月已發生26件事故;高市議員郭建盟表示,目前透過降低行駛車速、設置科技執法及號誌、車聯網「智慧路口防碰撞系統」和聘用義交來降低事故率,直言「高雄投入防制輕軌肇事的成本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到底設遮斷器是不可討論的禁忌?」

高雄輕軌為非獨立專用路權的B型路權系統,與地面交通部分隔離,與行人、汽機車共用部分平面道路;臉書「高雄好過日」曾指,世界上B型路權輕軌原則上是路面交通一環,依燈號行駛、不設柵欄,高市捷運局也曾說柵欄升降需耗時2至3分鐘,拉長民眾等待時間,且輕軌列車短,平均7至10秒通過,柵欄不符現狀需求。

但「高雄好過日」也說,歐美日有平面輕軌部分區間設為A型路權,有絕對優先通過權並設遮斷器,該遮斷器不使用傳統平交道觸動方式,而用RFID tag(無線射頻識別電子標籤),輕軌行駛過感應點即觸動,列車通過後收起,配合輕型單臂柵欄收合只要2至3秒,路口封閉時間不會改變。

許多民眾認為輕軌路口設置柵欄遮斷器後,列車經過時不須因防衛駕駛而減速,可減少列車在行進間速度忽快忽慢、忽停忽動,犧牲乘客舒適度,「如果設立柵欄能讓輕軌以正常速度通過,又能保護用路人安全,應該要增設」。

郭建盟舉例,澳洲的輕軌設置平交道和阻斷器,平均每次柵欄升降時間為45秒,幾乎等同於民眾等待高雄輕軌經過路口的時間;捷運局應優先考量在行人常穿越的輕軌路口設較短的阻斷器,讓民眾看見柵欄就「直覺式」停等,減少事故發生率。

捷運局回應,高雄輕軌已建置多種警示預防設施,包含警告標誌、標線、黃色舖面、聲光號誌等,且增設箭頭燈及可變資訊標誌CMS,提醒用路人左右轉時機,另分析輕軌碰撞事件皆因民眾違規闖越造成,故規劃路口科技執法設備,此外台鐵列車通過路口車速較快、所需煞車距離較長,依法須設置遮斷器,輕軌因車速低、班次密,考量對平面交通影響,目前仍未規劃設置遮斷器柵欄。

高雄輕軌今年初成圓後,沿線路口已發生26件交通事故,議員建議應設置路口柵欄遮斷器,不但能提升輕軌行駛速度,更有效減少事故率。記者宋原彰/翻攝
高雄輕軌今年初成圓後,沿線路口已發生26件交通事故,議員建議應設置路口柵欄遮斷器,不但能提升輕軌行駛速度,更有效減少事故率。記者宋原彰/翻攝

交通事故 高雄輕軌

延伸閱讀

院子柵欄「卡一隻浪貓探頭求救」 他心疼收編結果意外秒變八寶爸

柵欄下天天伸出陌生小白手!她意外揭開「I人真相」:想跟阿金交朋友

又見遊客瘋拍富士山亂象 河口湖站前超商將設柵欄

抗議陳世凱拜會高市議會未通知 白喬茵辭副召集人

相關新聞

高雄稅務抽獎8成獎項竟被同個人抽中 原來是駭客入侵

高雄市稅捐稽徵處去年舉辦113年「稅務突擊隊」網路抽獎活動,沒想到開獎後赫然出現「彭家軍」,有數筆同名同姓者重複中獎,遭...

號稱全台2個「第一」七賢安居社宅停工 統包金曝4月重招標

本報獨家披露在全國社宅中號稱戶數606戶、公益設施1948坪拿下二個「第一」的高雄七賢安居社宅,傳出興建統包公司出現財務...

台電金門區處驚蟄強化電網防護 全面動員防範鳥獸干擾

今天正值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象徵萬物復甦,鳥獸活動逐漸頻繁,為降低因鳥獸活動、樹木生長等原因導致的停電風險,台電金門...

獨/永遠熄燈!高雄衛生局抄空龍發堂 強制安置4名精神病患

高雄龍發堂2018年解散後,堂方仍持續收容住民,至少留置27人,7年多來,衛生局陸續轉介移出,不料卻爆發法師涉嫌施虐案,...

高雄TPASS月票今早大當機 學生「全擠在捷運站」進不去

全台推行TPASS月票,許多通勤族使用手機購買月票後,可由手機產生QRcode進出各類大眾運輸工具;但高雄今早發生TPA...

澎湖縣府傳職場霸凌 處長認了動怒:下屬一個月僅5天在辦公廳

澎湖縣教育處長林長安遭部屬投訴,經常在辦公室辱罵下屬,導致公務員飽受精神折磨。該名部屬已經提出霸凌並提告;林長安則在縣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