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居服員誤泡鹼水 中風婦不慎喝下引發胃發炎

鄭姓婦人把鋼杯和鹼粉同放在廚房流理台,張姓居服員誤把鹼水泡在鋼杯裡。記者郭韋綺/翻攝
鄭姓婦人把鋼杯和鹼粉同放在廚房流理台,張姓居服員誤把鹼水泡在鋼杯裡。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鄭姓婦人向媒體投訴,申請張姓居服員到府居家照護,張員在她習慣喝水鋼杯裡泡鹼水,導致她誤飲,就醫檢查有胃發炎、胃潰瘍等症狀,向長照機構申訴,卻拖延未解決;但機構否認,強調已懲處居服員。高市衛生局調查,該長照個案因習慣以鋼杯泡鹽水清洗水果,張員卻誤泡鹼水,已向個案道歉,亦將居服員違反規範列入考核評比。

76歲鄭婦中風後,3個月前透過1966申請張姓居服員到府協助料理餐食,6月21日當天,她口渴拿起鋼杯直接喝水,喝了以後卻感覺喉嚨很不舒服,仔細一瞧,鋼杯底有白色沉澱物,查看居家監視器畫面,影像清晰拍下,早上8點多,張員在廚房拿鹼粉倒進盛水鋼杯,再用手指攪拌後,就放在水槽旁流理台。

鄭婦誤喝後,陸續幾天都有胃脹氣等不適症狀,前往就醫檢查,醫師照胃鏡診斷有逆流性食道炎及胃潰瘍,在7月7日至13日住院一周治療。

鄭姓婦人說,事後居家長照機構有帶著張員向她致歉、探望,也提出協調賠償,但調解和賠償拖延未解決,就要把她轉介給其他的機構,再加上她喉嚨還在痛,保險公司卻催促簽和解書,讓她無法接受。

該長照機構中心余姓主任解釋,鄭婦習慣鹼水洗菜、鹽水洗水果,鋼杯是拿來泡鹽水用的,鹽水會倒出來在另一個盆子洗水果,剩下鹽水就當水喝、漱口,但當天張姓居服員在鋼杯泡鹼水清洗蔬果,才導致鄭婦誤飲。

余姓主任說,居服員有疏失但非故意,已對居服員做出記點、減少派班等懲罰,就醫理賠亦無拖延,後續通知鄭婦提供診斷證明書及就醫收據,向區公所申請調解及保險理賠,並改派其他居服員到府。

衛生局調查,經了解長照個案習慣以鹼水、鹽水分別洗蔬菜與水果,原本個案都會用鋼杯泡鹽水讓居服員清洗水果,6月21日居服員因誤泡製鹼水清洗水果,剩餘鹼水仍存留盛裝鋼杯裡,導致個案誤飲,24日接獲居家機構在照管平台通報,將持續關注個案就醫情形及後續發展。

此外,張姓居服務員針對此疏失已向個案道歉,該長照機構已於居服員月會中宣導,禁止自行泡製或稀釋有危害人體的物質,亦將該居服員違反規範列入考核評比。

衛生局表示,後續個案於8月30日提供診斷證明及收據,居家長照機構於9月5日主動向左營區公所申請調解,但遭個案乾女兒要求取消調解委員會。

據了解,個案又於10月11日再次提出看護和就醫收據申請理賠,金額約1萬多元,11月14日機構投保保險單位已告知個案理賠金額且需簽署和解書,不過該個案於表示不願簽和解書,理賠事宜還在協商中。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以鹼水清洗蔬果農藥,要謹慎處理不要誤喝,鹼水PH值較高,可能造成腸胃道不適或潰瘍,也會產生噁心、嘔吐等症狀,另要特別提醒民眾若誤喝有毒物質,切記千萬不能催吐、大量灌水或灌牛奶,以免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增加治療困難。

張姓居服員在鋼杯泡鹼水,導致鄭姓婦人誤喝。記者郭韋綺/翻攝
張姓居服員在鋼杯泡鹼水,導致鄭姓婦人誤喝。記者郭韋綺/翻攝

居服員 水果 長照

延伸閱讀

政府將推長照3.0 跨黨立委為待遇請命

居服員誤泡致婦人誤飲鹼水 高市衛生局:理賠商討中

苗栗醫院開設戒酒門診 補助4萬並「解盲 」

流感重症死亡10年同期新高 40多歲女咳1週急診不治

相關新聞

號稱全台2個「第一」七賢安居社宅停工 統包金曝4月重招標

本報獨家披露在全國社宅中號稱戶數606戶、公益設施1948坪拿下二個「第一」的高雄七賢安居社宅,傳出興建統包公司出現財務...

台電金門區處驚蟄強化電網防護 全面動員防範鳥獸干擾

今天正值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象徵萬物復甦,鳥獸活動逐漸頻繁,為降低因鳥獸活動、樹木生長等原因導致的停電風險,台電金門...

獨/永遠熄燈!高雄衛生局抄空龍發堂 強制安置4名精神病患

高雄龍發堂2018年解散後,堂方仍持續收容住民,至少留置27人,7年多來,衛生局陸續轉介移出,不料卻爆發法師涉嫌施虐案,...

高雄TPASS月票今早大當機 學生「全擠在捷運站」進不去

全台推行TPASS月票,許多通勤族使用手機購買月票後,可由手機產生QRcode進出各類大眾運輸工具;但高雄今早發生TPA...

澎湖縣府傳職場霸凌 處長認了動怒:下屬一個月僅5天在辦公廳

澎湖縣教育處長林長安遭部屬投訴,經常在辦公室辱罵下屬,導致公務員飽受精神折磨。該名部屬已經提出霸凌並提告;林長安則在縣府...

屏東市元旦健走紀念品包包超夯 今公告3月14開放補領

屏東市公所舉辦元旦升旗典禮暨健走,吸引逾萬人參與,人潮爆量,今年改送後背包當紀念品,現場1萬份全發完還不夠,現場改發兌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