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2起丟水瓶事件!全民運觀眾、選手不滿抗議 屏縣府呼籲理性觀賽

全民運跳繩賽事,昨第2隊登場B縣市隊伍因大會提供跳繩第一次斷裂,大會更換第2條,卻越跳越長,裁判團叫停,召集各縣市研議,給予B縣市重新比賽,現場竟有人不滿從2樓觀眾席丟水瓶至場內。記者劉星君/翻攝
全民運跳繩賽事,昨第2隊登場B縣市隊伍因大會提供跳繩第一次斷裂,大會更換第2條,卻越跳越長,裁判團叫停,召集各縣市研議,給予B縣市重新比賽,現場竟有人不滿從2樓觀眾席丟水瓶至場內。記者劉星君/翻攝

2024全民運屏東舉辦,跳繩、運動舞蹈競賽分別發生丟水瓶事件。昨跳繩比賽,看台區有人疑不滿外縣市使用大會跳繩接連發生問題得以重賽竟朝正在比賽中的賽場丟水瓶;運動舞蹈競賽則是選手因無法進入冠亞軍賽疑情緒失控丟水瓶。縣府呼籲,請民眾理性觀賽。

屏東縣議會今教育處、文化處、客家事務處與人事處業務報告與質詢,縣議員陳揚今擔任主席,議事結束前,陳揚說,昨天跳繩比賽時,他接到陳情,有家長認為裁判不公竟引發暴力行為,甚至有人從看台區丟水瓶到正在進行跳繩比賽,強調暴力零忍容,請縣府要正視,不要消極處理。

屏東縣府今表示,10月27日長治國中舉行跳繩男子組計時團體決賽,第2隊登場B縣市隊伍因大會提供跳繩第一次斷裂,大會更換第2條跳繩,卻越跳越長,經裁判團叫停,召集各縣市緊急研議,給予B縣市重新比賽,結果現場有人不滿從2樓觀眾席丟水瓶至場內,幸未砸到任何人及影響比賽。



陳揚說,現場有民眾側錄,看台區有人鼓譟,不斷高喊「抗議!抗議!」。現場畫面發現,兩個水瓶接連丟到比賽現場,現場民眾喊「太誇張了吧」,工作人員趕緊上前將水瓶拿走。

縣府調查,現場機動派出所黃姓警員據報後進入會場,經檢視民眾錄影畫面,確認丟擲水瓶方向位於A縣市隊伍座位區,經逐一盤查,現場人員均否認丟水瓶,亦無跡證可確認犯嫌。警方現場口頭約制,告知對比賽規則有疑義,應向主辦單位或裁判依程序反應,切勿再有干擾行為,警方現場持續監控直至比賽結束均未再發現類似情形。


另一起發生丟水瓶是在運動舞蹈項目,是雙人舞競賽(探戈)前四強隊伍中,C縣市女選手因腳踝扭傷不得不棄賽,無法進入冠亞賽,男選手可能失落而擲水瓶發洩情緒,卻不慎砸中D縣市參賽隊伍的教練左大腿,經醫護組給予冰塊冰敷後改善,主委、執行長及場經學校協同員警了解後,受傷教練表示不予追究。



屏縣府呼籲,賽事剩倒數3天,希望參賽者發揮運動家精神,遵守大會規定及裁判判決,也請民眾理性觀賽,讓這場運動嘉年華順利圓滿。

全民運跳繩賽事,昨第2隊登場B縣市隊伍因大會提供跳繩第一次斷裂,大會更換第2條,卻越跳越長,裁判團叫停,召集各縣市研議,給予B縣市重新比賽,現場竟有人不滿從2樓觀眾席丟水瓶至場內。記者劉星君/翻攝
全民運跳繩賽事,昨第2隊登場B縣市隊伍因大會提供跳繩第一次斷裂,大會更換第2條,卻越跳越長,裁判團叫停,召集各縣市研議,給予B縣市重新比賽,現場竟有人不滿從2樓觀眾席丟水瓶至場內。記者劉星君/翻攝

失控 屏東縣 情緒 裁判 運動

延伸閱讀

支持育兒 周春米:明年起第二胎以上新生兒預計補助3萬

前夫沈光遠、兒子都來了 黃韻玲60大壽「平安是福」

屏東西市場開幕3個月人潮變少 議員批市場定位不明

琉球公船欠停泊費131萬元 屏縣府催繳未果強制執行


相關新聞

屏東市元旦健走紀念品包包超夯 今公告3月14開放補領

屏東市公所舉辦元旦升旗典禮暨健走,吸引逾萬人參與,人潮爆量,今年改送後背包當紀念品,現場1萬份全發完還不夠,現場改發兌換...

高雄捷運橘線突故障「通勤遊客卡在列車」 緊急搶修中

高雄捷運橘線今早有輛列車在大寮站與鳳山國中站之間發生故障、卡在中途不動,許多通勤民眾在停駛捷運車廂上面苦等;高捷公司目前...

潮州六姐妹火辣旗袍跳素蘭陣 詭笑阿伯伸右腳險絆倒…舞團強力譴責

「屏東包家潮州六姐妹」廟會舞團以跳素蘭陣聞名,日前卻發生六姐妹參加廟會活動時,有位阿伯突然伸出自己的右腳,試圖絆倒其中一位表演者,讓舞者差點當眾跌倒。事件曝光後,「潮州六姐妹」發聲表示,強力譴責該名觀眾的危害行徑。

高捷出狀況!車門開了「月台門沒開」 旅客按對講機求援未獲回應

高雄捷運今天上午10時許,1班往岡山方向的列車在凹子底站出現車門對不上月台門狀況。旅客說,內車門開了,但月台門還沒開;有...

影/澎湖垃圾場陷火海「癱瘓清運作業」 陳光復請中央跨海支援

澎湖縣湖西鄉的「紅羅垃圾衛生掩埋場」昨日早上發生大火,因風勢助長導致延燒超過20小時,雖全面灌救,仍有大面積悶燒,且多輛...

高雄28萬戶住家明天「停水13小時」 三民、左營影響大

高雄市三民區澄清路、澄和路交叉路口因特殊接頭的自來水管破管搶修,明天11日預計將有28萬戶需停水13小時,其中以三民區4...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