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式圖片創作原民文化鬧烏龍 那瑪夏卡那卡那富族耆老籲更正

高雄市文化局10月將在高雄駁二舉辦TTXC台灣文化科技大會,主打以AI生成技術展示文化內涵,有眼尖研究者發現,其中一張關於那瑪夏卡那卡那富族的生成式圖片,從面容、頭飾到服裝,風馬牛不相干,反倒像印尼、馬來西亞等南洋國家原住民,質疑難道只懂AI、不懂文化?呼籲文化局盡快更正,以免貽笑大方。
近年AI技術引領話題,由文化局主辦TTXC台灣文化科技大會,也將探討AI與文化偏見的議題,不過其中Patching 計畫─卡那卡那富族作品以高雄那瑪夏「卡那卡那富族」原住民文化為例進行AI生成與研究,希望讓觀眾看見人工智慧創作與藝術家一起訓練的過程,沒想到卻搞出了烏龍。
從這張AI生成出來的圖片可見,作品名註明的是台灣卡那卡那富族原住民,但3位原住民頭戴誇張紅色羽毛帽飾,身上的配飾、服飾華麗且鮮豔,五官長相較為深邃,與卡原文化和特徵完全不同。
從公所民政課長退休的那瑪夏耆老余瑞明大呼「差太遠了」,他說,卡那卡那富族帽飾用的獸皮,一般族人會插上1至4根老鷹、藍腹鷴的羽毛,長老可插到5根以上,藉此辨識階級,但通常羽毛會呈現下垂或水平,不會像圖片中頭頂的羽毛往上衝,那種鳥羽台灣也沒有。
還有,卡那卡那富族傳統服飾上半身麻布胸衣,下半身會著皮褲,也不會配戴這麼鮮豔的項鍊,這種AI創作不僅不尊重原民文化,還把人家的文化全毀了。
余瑞明說,台灣和東南亞原住民雖同屬南島語系民族,但台灣16個原住民族各族之間的文化、服飾都不盡相同了,更何況是把南洋原住民拿來套用在台灣原住民身上,這是很荒謬的錯誤。
他也說,AI要呈現文化,卻不懂文化內涵,任由AI電腦生成,設計者或藝術家就盡信,這是值得省思的,從這次AI創作文化的事件中,更顯示AI不是萬能、也有極限,不該把文化詮釋權都交給AI,籲文化局盡快更正或撤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