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動、病人不動」 醫護傳承接住偏鄉醫療平權
「我們竭盡所能讓病人可以不要動」,高醫副院長戴嘉言投身偏鄉醫療近30年,從大學時代就載著超音波進部落,他坐在小發財車後方,一路顛簸主動出擊找病人。偏鄉護理師賴慧珊在屏東滿州鄉開業,笑稱自己是「長照秘書」。
戴嘉言是肝膽胰內科醫師,他自1997年投入偏鄉醫療工作,30年來,除了無數次至高雄茂林區、桃源區、那瑪夏區等原鄉巡迴看診外,近年更拓展屏東縣獅子鄉、泰武鄉、台東縣達仁鄉,致力於「醫師動、病人不動」,要讓偏鄉民眾享有醫療服務,更於去年獲第33屆醫療奉獻獎。
戴嘉言說,與偏鄉醫療的緣分始於高醫就學期間的服務課程,到部落後發現有些部落肝癌特別嚴重,他與團隊開車載著超音波設備到部落篩檢,到了當地還要換小發財車,戴嘉言笑著說,「我跟設備就坐在車後,一路扶著超音波,就怕昂貴的設備損壞。」
「他們跟大家繳一樣的健保費,為什麼不能享受一樣的醫療服務?」戴嘉言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談醫療平權,他說,從市區開車前往桃源區,至少得花2小時車程,以前路況不好要花更久時間,部落居民要下山看病真的很辛苦。
戴嘉言回憶剛畢業時到部落篩檢,為了要達到90%檢測率,團隊在部落的道路上、田野間、山溝旁找人,就在現場抽血。而抽血檢驗僅是第一步,戴嘉言說,確認罹患C型肝炎,後續的治療才是最辛苦的,早期治療方法是注射干擾素,副作用包括類流感、血小板和白血球低下,甚至出現憂鬱、甲狀腺機能狀況等。
戴嘉言說,後來C肝治療有長足進步,出現口服藥,但早期自費藥價約新台幣240萬元,一顆藥就要1000元美金,相當驚人。當時衛福部募得千人份藥物,高醫也開始用在偏鄉診療,「這時穩定服藥變成另一個課題。」
「我比討債集團還會找人」,戴嘉言笑著回憶,為了讓病人持續吃藥,拚命找人的過程,他說,只要吃完全部療程治癒率達9成以上,但如果沒吃完,成效會大打折扣,往後還是會有致命危機外,也等於浪費醫療資源。
有一次戴嘉言為了找出一名中斷服藥的女病患,他說,當天自己在部落有其他工作,一早與當地衛生所護理師聯繫,確認該名病患就在恆春機場打工,他跟醫療專車司機說,「無論如何一定要趕到機場,一定要親自見到她。」皇天不負苦心人,戴嘉言真的在機場找到病患,也成功讓她穩定服藥。
偏鄉醫療的傳承除了有許多人醫護承先啟後,一代接一代在市區與偏鄉中往返;更有在地有志青年投身醫護產業,第32屆醫療奉獻獎得主賴慧珊正是此例,她大學念長庚技術學院護理科(現為長庚科技大學),畢業後投入原鄉護理。
賴慧珊來自屏東縣牡丹鄉,畢業後回到恆春,先後在南門醫院、恆春基督教醫院醫院任職,在醫院期間她感受到偏鄉居家照護缺乏,5年前在滿州鄉開業,開啟她的原鄉居家護理之路。
賴慧珊說,她母親突然去世與公公中風病倒是她投身原鄉居家護理的主因,她透過居家護理師貼近每個原鄉患者和家庭,協助申請資源、媒合輔具,希望能讓長者能安心老化,在宅善終。
「我想要的照顧模式不是蜻蜓點水,居家護理也能帶感情付出。」賴慧珊說,服務個案的過程中,有專業也有歡樂,不光只是照顧病人,甚至拓點至照顧者、社區,包含身心靈,發展出全人照顧模式,與病人、家屬間也產生許多情感連結。
賴慧珊笑稱自己就像是「長照秘書」,她說,原鄉長輩有些較不方便出門,有時也會幫個案家裡處理大小事,只要有需求,「順便一下都可以」。
居家護理對象多是行動不便和長期臥床,賴慧珊引進安寧療護觀念,學會轉念讓重症病患不帶遺憾離開人世。她說,曾有一名患舌癌末期的婦人,因年輕時沒能穿上婚紗,為讓婦人一圓心願,她招募志工與團隊替她拍婚紗,未料拍完婚紗照的隔天,婦人便離世「這應該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