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瑞典逾百年南排灣古文物 台瑞為文物返鄉展跨出一大步
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收藏近50件台灣南排灣族古文物,據考證是日本人在現在的屏東縣原民獅子鄉境收集,國立台灣博物館為原民文物遺產「尋根」,去年與鄉公所合作透過田野調查勾勒出文化脈絡與歷史連結,今天再透過視訊簽署合作備忘錄,1年半後將以國際交流展方式,讓流落異域逾百年的古文物返鄉展覽。
輾轉流落瑞典的近50件南排灣族文物,原是1909年1名德國收藏家所有,取自1名日本植物研究員,包括服飾、器物、飾品和工藝品等,但不知出處,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前年派研究員來台探詢,台大、中研院根據文件記載源自於「大龜文」,而獅子鄉境早期大龜文酋邦,台博館與獅子鄉公所合作去年展開為期1年田野調查,以藏品圖錄方式調查,勾勒與獅子鄉的文化脈絡與歷史連結。
獅子鄉公所文物館說,排灣族因地理位置分南排和北排,文化略有不同,這次調查南排灣服飾(衣裙及綁帶)、特色飾品(頭飾、腕飾、耳飾)、檳榔袋或雜物袋、編織器具(雨具、草鞋、收納及裝盛器皿)及木雕工藝(木匙、禮刀、工作刀、連杯、木笛),發現瑞典館藏服飾顏色調有米色和紅黑,與近代稍有不同,因年代久遠,難以考證它來自的原生族群,也有可能是聯姻或以物異物。
獅子鄉長朱宏恩說,台博館以「大館帶小館」模式與獅子鄉合作展開田野調查,共召開14場部落會議、訪談23位耆老及3場專家諮詢會議,已積累諸多文化脈絡資料,今天再以視訊和台博館、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除持續地進行田野調查外,更盼1年後以國際文化交流展方式返鄉展覽,讓族人一睹百年前自己祖先的文物珍寶。
調查員何鳳美說,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和千里外的屏東獅子鄉接觸、商討、調查、研究,要用多種語言,人力動員研究員、行政人員、在地耆老,不是件簡單任務,但每個環節都觸動南排灣族深層的歷史文化;計畫初期是古物指認與整理,最終是促成文物回鄉,當流落異域的古文物飛越半個地球返鄉展覽,是感人的一段回家過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