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他怨安卓手機發IG「被降低畫質」!想跳槽蘋果iPhone 15 網挺:遠超乎你想像

亞運網球/第7金花落詹家姊妹 「台灣內戰」贏了梁李配

關注藍白合 小笠原欣幸:在野整合可望大幅超越賴清德

獨/高屏搶水非史上頭遭 蘇貞昌也曾帶隊封水井

屏東里港、高樹及九如等地百餘位農民前往高屏溪上游拉布條抗議,要求南水局立即停止挖井。記者劉學聖/攝影
屏東里港、高樹及九如等地百餘位農民前往高屏溪上游拉布條抗議,要求南水局立即停止挖井。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雄水情燈號今天轉橙燈,正值用水緊繃之際,屏東里港等地農民抗議掘井輸水高雄,憂心自身農業用水短缺。2年前百年大旱,市長陳其邁也曾深夜坐鎮濁口溪,阻止高屏溪上游水源被截往屏東未流入下游取水處。文史學者說,水源是農業命脈,高屏搶水歷史可追溯至200多年前,清乾隆年間美濃、里港曾發生搶水械鬥死亡事件,後人豎立分水碑;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擔任屏東縣長時也曾經帶隊封過里港水井,搶水紛爭從未終止過。

今天起,高雄市超過1千度用水大戶,以及洗車、游泳池、水療等行業用水最高減供20%。為因應南部水情吃緊,南水局在高屏溪兩岸增鑿50口抗旱水井,其中28口位在屏東縣境內。屏東抽水井動工未預先告知,一度引發縣長周春米不滿,今天屏東里港、高樹等地農民進一步舉白布條抗議。

2021年5月,高雄山區大雨,為避免高屏溪上游溪水全部被截流至屏東,市長陳其邁深夜坐鎮濁口溪,下令挖土機夷平人工土堤,恢復水流自然原貌,此事引發屏東農民不滿。

「今日美濃」社長黃森松說,荖濃溪(高屏溪上游)支流很多、水流不穩定,美濃龍肚位處上游、屏東里港在下游,古代沒有提防,兩地農民常因為搶水起爭執。清乾隆25年,美濃人蕭阿王在械鬥中被里港人打死,兩地居民打官司,判決文放在里港媽祖廟,地方也設置分水碑,蕭被農民供奉為龍肚圳水利三恩公之一。

黃森松說,早年里港中和村一帶水源豐沛,二期種稻土地都不會乾,現在農地跟以前截然不同,民國80幾年,自來水公司開鑿水井挹注高雄,時任屏東縣長的蘇貞昌為保障農業用水,曾會同鄉長許國華封井,這件事情當時鬧得很大。

談及高雄水電問題,屏科大講師林信雄指出,高雄與屏東因為水資源發生的爭議,讓人聯想至清朝發生搶水械鬥歷史,突顯出一個準械鬥概念。

屏東里港、高樹及九如等地百餘位農民前往高屏溪上游拉布條抗議,要求南水局立即停止挖井。記者劉學聖/攝影
屏東里港、高樹及九如等地百餘位農民前往高屏溪上游拉布條抗議,要求南水局立即停止挖井。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美大橋聯繫荖濃溪兩岸,一邊是屏東、一邊是高雄。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美大橋聯繫荖濃溪兩岸,一邊是屏東、一邊是高雄。記者劉學聖/攝影
屏東里港及高雄美濃分處荖濃溪兩岸,自古以來,兩地農民都會因為爭奪水源起爭執。記者劉學聖/攝影
屏東里港及高雄美濃分處荖濃溪兩岸,自古以來,兩地農民都會因為爭奪水源起爭執。記者劉學聖/攝影

延伸閱讀

侯友宜協調立委提名綠批上班喬黨務 藍軍反譏「綠能你不能」

【重磅快評】謝長廷任大法官?民進黨吃銅吃鐵吃司法

【即時短評】民進黨派系吃銅吃鐵 連大法官也不放過

蘇貞昌誇耀「最慢與最快連結」卻不叫座 糖鐵平日列車喊停改團客預約

相關新聞

登革熱延燒!屏縣某國中首例校園群聚 呼籲落實環境巡檢

登革熱疫情嚴峻,屏東縣截至13日累計35例登革熱本土確診病例,分別為萬丹鄉19例、屏東市11例、潮州鎮2例、竹田鄉、長治...

網批高雄85大樓龍蛇雜處 警方布守望崗編常態勤務淨化

高雄市地標「85大樓」遭網路非議成「蚊子館」,且龍蛇雜處成為治安死角,高雄市警局最近動員,在大樓內設機動派出所、在大樓外...

高雄44人吃冰中毒衛生局重罰店家36萬 吹哨者明六合夜市發雞翅

高雄7月爆發44位民眾,到六合路知名老店吃冰,集體染沙門氏菌腹瀉,當初在批踢踢PO文的吹哨者,昨晚再發文,指一家10幾人...

影/豪雨下!溪石砸彎南橫明霸克露橋鋼梁 高雄桃源區3里道路中斷

受卡努颱風豪雨影響,今天上午8時許,玉穗溪土石流夾帶大石擊中南橫公路明霸克露橋第5節H鋼樑,造成鋼梁受損彎曲。警方說,明...

超幸運!屏東洗車花120元中1千萬元發票

財政部昨8月1日公布5、6月期統一發票1000萬元特別獎共開出21張,張數是歷年次高,其中在屏東縣屏東市民生路的雍東加油...

天熱就停電?高雄鳳山晚間近百盞路燈不亮 台電搶修中

高雄林園上午才發生停電,晚間鳳山五甲地區又出現大規模路燈不亮,台電表示,晚上7時30分許接獲通報後,隨即派員到場查修,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