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原鄉就醫交通補助費時 原醫會:應開放數位申辦
為讓距離不再成為原鄉居民就醫沉重挑戰,中央祭出原住民族人就醫交通費補助已施行26年,不少居民受惠,也有人無感。台灣原住民醫學會理事長林德文建議,政府應善用科技精進檢核系統,提升便民效率,才能拉高申辦意願。
以高雄市為例,原民地區族人就醫多半就近至衛生所看診,若是孕婦產檢,因茂林、桃源、那瑪夏區衛生所缺乏精密儀器,要前往醫院檢查,茂林區多納里長羅耀明說,茂林距義大醫院有25公里遠,交通費確實是負擔。
台東縣南北狹長,去年獲中央挹注原鄉就醫交通補助300萬元,申請有3049人次,孕婦占137人次。高雄市政府去年獲補助預算203萬,執行率約9成,疫情期間申請人數比往年下降。
中央提供原鄉就醫交通補助資源有限,林德文說,在公平原則下,政府要讓真正需要者獲得照顧,如癌症患者每周進出醫院化療,就醫密集度,一年最多只能申請10次津貼,設上限是要讓資源能關懷到更多人。
原鄉就醫交通補助金依距離計算,40公里以上每趟最高補助千元,因人工檢核流程繁複,有些人等3個月才請領到津貼。林德文說,衛生所處理補助要經人工審核程序,會將民眾檢附資料送給衛生局再次核對,其實所有就醫資料全在健保署,何須再勞動老殘病弱族人奔波請領。
林德文嘆,近期中央普發現金6千元,全民能透過手機上網登記,直接匯入指定帳戶,這作法值得參考,否則長者可能考量檢附收據、申請程序複雜,索性選擇放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