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被趙少康緊貼照瘋傳...林襄還原當天對話內容:大家很酷耶,很會聯想

多國房市連環爆台灣卻很穩 銀行老總認為台灣做對「兩件事」

拍板了!14奈米以下製程之IC製造技術列入國家核心關鍵技術

高雄左營舊城見城之道啟用 地方耆老樂見靈龜風水復活

左營舊城見城之道啟用,不僅將縫合大小龜山,也將連結孤懸的南門及西門遺址公園。記者王昭月/攝影
左營舊城見城之道啟用,不僅將縫合大小龜山,也將連結孤懸的南門及西門遺址公園。記者王昭月/攝影

高雄左營龜山腳下的「見城之道」今天竣工啟用,步道掛起紅燈籠,迎接嘉賓一起體驗台灣第一石城的雄偉與歷史軌跡,這條凌空文化廊道跨越300年時光,縫合因闢建道路切割的大、小龜山風水,地方民眾欣喜地說,「見城之道」讓左營的靈龜又復活,有助於地方觀光發展。

包括文化部史哲、高雄市長陳其邁及立委、議員、文資委員等人都到場慶祝見城之道啟用,史哲指就任文化部長第二天,就找文資局緊盯此案。他說,見城計畫開始於2016年,共5大方案,26項子計畫,總經費20億。高市府團隊積極完成通水、西門遺址及城門遺構的再現、北門也彩繪修復,見城之道去年3月動工,今天啟用,接續將進行的南門見城之道,不將縫合大、小龜山,也將連結孤懸的南門及西門遺址公園,「這座城牆是臺灣歷史的縮影,也是高雄發展的見證」。

陳其邁說,今年3月初他前往日本熊本城特別參訪「特別見學通路」,這是一個6尺高到景觀廊道,與高雄的舊城非常相像。見城之道的重建,不只是一般道路,橋梁等重建,而是重建歷史古蹟與人民情感。接下來的第二階段計畫,將從南門串連到東門,盼未來幾年能讓左營舊城的風華重新被發現,也與蓮池潭風光串連一氣。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樂見「見城之道」啟用,欣喜地說,在地耆老們都很高興,左營這個「靈龜」又活起來,左營的舊聚落跟新社區也重新連結,他希望全台,全世界民眾都來左營「見城之道」觀光。

文化局表示,左營舊城是台灣現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2016年起計畫啟後,是全國再造歷史現場旗艦計畫之一, 7年來陸續完成護城河通水、見城館設置、見城大戲、修復東、西、北門段城牆、西門遺址公園等各項重要工作等重大基礎建設,成為高雄重要歷史教育與體驗的重要場域。

歷史7年重建,左營舊城見城之道今天啟用。記者王昭月/攝影
歷史7年重建,左營舊城見城之道今天啟用。記者王昭月/攝影
左營舊城見城之道啟用,不僅將縫合大小龜山,也將連結孤懸的南門及西門遺址公園。記者王昭月/攝影,
左營舊城見城之道啟用,不僅將縫合大小龜山,也將連結孤懸的南門及西門遺址公園。記者王昭月/攝影,
包括文化部長史哲、高雄市長陳其邁及立委、議員、文資委員等人都到場慶祝左營「見城之道」啟用。記者王昭月/攝影
包括文化部長史哲、高雄市長陳其邁及立委、議員、文資委員等人都到場慶祝左營「見城之道」啟用。記者王昭月/攝影
高雄市長陳其邁說,今見城之道的重建,不只是一般道路,橋梁等重建,而是重建歷史古蹟與人民情感。記者王昭月/攝影
高雄市長陳其邁說,今見城之道的重建,不只是一般道路,橋梁等重建,而是重建歷史古蹟與人民情感。記者王昭月/攝影

遺址 文化部 史哲 陳其邁

延伸閱讀

文化部長史哲談上任挑戰 打通影視音產業的任督二脈

二二八紀念活動該停辦?文化部長史哲:舉辦是朝野共識

相關新聞

金門今年首例縣外移入登革熱 個案有台南及嘉義旅遊史

登革熱疫情持續引發關注,金門衛生局近日卻接獲通報快篩陽個案,並於昨日確認進一步檢驗結果為陽性,是2018年來首次再現縣外...

周末高雄富邦馬拉松!紅、橘線清晨3點52分發首班車、輕軌上午7點才營運

2023高雄富邦馬拉松將在本月26日舉行,因路線與部分輕軌路段交會,高捷宣布當天輕軌全營運時間延後半個小時,上午7點開始...

嘉義人騎車到高雄接「紅色驚嚇」 罰單這亮點...不用繳了

嘉義一名邱姓男子在臉書貼文附照片,指近來考慮去高雄玩玩,但不打算騎摩托車,感謝檢舉達人送他「紅色驚嚇」,但他已申訴,文末...

「主婦商場」閒置25年 租金蒸發上億 最近整修 黃金店面下一步做這個

高雄市區中正四路、中華三路口的三角窗金店面,閒置25年終於租出去了。這棟過去曾是老高雄人必逛的「主婦商場」,最近貼出內部...

登革熱延燒!屏縣某國中首例校園群聚 呼籲落實環境巡檢

登革熱疫情嚴峻,屏東縣截至13日累計35例登革熱本土確診病例,分別為萬丹鄉19例、屏東市11例、潮州鎮2例、竹田鄉、長治...

網批高雄85大樓龍蛇雜處 警方布守望崗編常態勤務淨化

高雄市地標「85大樓」遭網路非議成「蚊子館」,且龍蛇雜處成為治安死角,高雄市警局最近動員,在大樓內設機動派出所、在大樓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