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動物園重新開張3個多月 已吸40萬人次到訪

歷經518天、斥資5.5億元改造,高雄壽山動物園去年12月16日重新開園試營運,園方統計,重新開園3個多月,已吸引40萬人次到訪。
新動物園3大改造亮點包括空中漫步長廊、動物自由之地、親子同樂天堂,遊客可透過「空中漫步長廊」,從空中串聯動物園展區,遊客可穿梭於動物棲地之上,一探動物的日常生態。
高雄市觀光局長高閔琳說,「新動物園運動」以提升動物福利為核心,除提供民眾不一樣遊園視野外,更致力於動物獸舍及棲息環境改善。園方近日邀請獸醫師公會、福爾摩沙獸醫臨床醫學會、建築師公會、自然生態學者等代表,為社會大眾揭開不在對外參觀範圍內的動物獸舍之神秘面紗。
高閔琳指出,新動物園運動改造工程除了展場更新,還有許多遊客看不到的地方,例如,過去的動物獸舍陰暗潮濕、通風不良,為了提高動物福祉,新動物園運動改造動物主要棲息空間的獸舍,移除改造原有隔間、天花板及排水,充分引入自然採光,讓獸舍變得明亮通風,也提升空間安全性與清潔度,透過環狀動線設計,增加動物進出的活動空間。
壽山動物園規畫之初,即邀請台北市立動物園、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國立中山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等相關動物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專業建議,並適時修正工程設計圖說。為營造更貼近自然生態的環境,部分區域採動物混養並以分散區域放置食物的方式,降低動物爭食。
此外,黑猩猩從巨大鐵籠遷移至類棲地的新家,開放性展區讓黑猩猩能利用中央樹架瞭望環境,保育員也在「猩」家構築木平台,打造3D立體空間增加黑猩猩垂直活動空間,藉此展現更豐富的動物行為。
一行人參觀獸舍後,高雄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馮宗宏表示,獸舍中新設的地磅及為讓動物在醫療處置過程中保持穩定的通道設計,除讓保育員掌握動物體態外,也讓獸醫進行醫療處置時更安全。高雄市福爾摩沙獸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張益福讚許園方在外展場棲地環境的營造,讓動物行為更可自然展現,以不驚擾的方式近距離觀察動物,潛移默化中達生命教育功能。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張學文也說,未來也將持續推動產官學合作,一起為動物福祉努力。
觀光局強調,動物棲息環境不只需具備適當的溫度、濕度、光照等,其中飼養管理與獸舍設計對動物福利與健康維護更是重要。這次改造後擺脫陰暗潮濕及氣味濃厚的印象,導入更多自然到陽光與空氣的流動,讓動物得以在舒適空間生活,是改建的一大意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