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缺水…台積電高雄廠運轉後 學者再示警缺電危機

半導體是高耗能產業,未來台積電高雄廠運轉後增加用電126萬瓩、用水8萬噸。學者預警說,高雄南電北送,大林廠兩部燃電機組及天然氣接收站必須銜接得上,否則產生缺電危機,另外今年水情嚴峻凸顯高雄水資源有限,產業發展不可「穿著衣服改衣服」。台電及自來水公司回應,已針對水電需求做好相關因應。
國民黨議員黃柏霖今日在議會舉辦「高雄缺水缺電,盤點台積電進駐高雄進度」公聽會。經發局指出,台積電第一期工程去年9月申報動工,第一棟建築預定12月完工,28奈米廠明年起運轉量產,完工期程不變,兩座廠的規畫方向也未變。
清華大學核工所教授葉宗洸指出,南部日發電量約1400萬瓩,需求僅1000萬瓩,高雄不缺電,但增加出來的量必須南電北送;未來台積電增加126萬瓩用電,大林電廠新設燃電機組去年底剛通過環評,2027年完工的期程不能延誤,天然氣接收站也要同步銜接,否則高雄用電會產生拉扯。
針對缺水問題,屏東大學副教授李銘義質疑,高雄若不缺水,為何要開鑿抗旱水井,為何要從屏東接管送水,不樂見抗旱水井變成常態性抽水。屏科大講師林信雄說,高雄與屏東搶水讓人聯想歷史上的械鬥事件,2021才剛發生缺水問題,結果今年又發生再度發生,很多農業灌溉水遭浪費,市府也應鼓勵企業學習日月光的中水回收概念,避免排擠民生用水。
師範大學教授譚大純指出,半導體是群聚產業,現在感覺重心全放在台積電,若欠缺系統性思考會排擠很多工業需求及人民生活,不可「穿著衣服改衣服」。經發局回應,半導體S廊帶計畫涵蓋上中下游產業,設備、材料及水電整體思考,非僅針對單一企業。
台電公司表示,針對台積電分兩期供電,第一期38萬瓩、第二期88萬瓩,擬好短中長程計畫,最終會在煉油廠蓋超高壓變電所,專門應付科學園區用電需求,2034年完成。水公司回應,台積電主要使用再生水,第一期需求3.3萬噸,第二期尚未接獲申請,水利署計畫在里嶺新設伏流水工程,日供10萬噸,2025年完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