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屏東水情穩定 南水局將公開水情數據

水利署南水局執行抗旱應變計畫,在高屏溪沿岸鑿50口新井,其中28口井在屏東縣境內,卻未知會縣府,縣長周春米震怒,水利署20日邀集學者解析屏東地下水情,與會專家學者認為屏東水情穩定,但屏東縣府要求數據公開透明化,每天監測的即時水位與管理水位須連結到縣府官網,南水局今接續施工,趕在4月底完成。
這場搶水大戰,南水局原本上周五也要與屏東市公所、屏東縣議員陳揚與當地里長溝通,但卻臨時放鴿子,事後未聯繫。南水局表示,會做內部檢討。陳揚認為,南水局應持續地方溝通,辦說明、協調會,好像自行與縣府溝通後就沒了,無視地方聲音,不具說服力,縣府也辜負地方期待。
屏東縣府水利處指出,水利署為解決逕自施工鑿井引發爭議,20日履行承諾召開解析屏東地下水會議,與會包含邀請中央地質調查所、水利規畫試驗所等專業單位,及具地下水專業的專家學者。
水利處指出,會中決議,屏東縣具豐富地下水資源,屏東平原年平均蘊藏量(補注量)約達12到20億噸,由陸地向高屏溪流動,目前水情相對穩定。
南水局依行政院核定「2023年穩定南部地區供水抗旱計畫」在高屏溪左岸屏東側選定鑿井位址,均位於地下水流向的下游,且為鑿深超過120公尺的深井,取水層與民用淺井位處不同含水層,因此,抗旱井抽水屬短期操作,對民井影響有限。
水利處指出,屏東平原屬地下水快速回補區域,只要水利署在里港、九如、海豐、清溪、前進等5口即時地下水觀測井,在取水期間地下水位到達管理警戒水位,停止抽水,以減少對屏東影響。
水利署表示,鑿井取水屬短期旱災應變的調度作為,待旱象解除即停止取水,並且會將水井就地封存,並且拆走輸水管及抽水泵。
屏東縣府表示,全國各地區水情吃緊,屏東願意與大家共體時艱,一起度過旱災考驗,但前提是要保障屏東的民生、農業灌溉用水安全。縣府強力要求,水利署5口地下水觀測除在水利署水文觀測站公開外,也必須在屏東縣政府全球資訊網首頁揭露,把屏東地下水即時水位、管理水位清楚透明地提供給縣民及外界檢視,如此一來,相關的施工作為才不會再引起民眾恐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