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違停年破41萬件 議員:不友善的停車環境是癥結

高雄市警察局統計,111年取締汽機車違規停車有41萬8244件,最讓民眾詬病的並排停車有6萬4350件,占違規停車總取締件數15.39%,違停間接導致交通事故有278件,釀170人受傷。高雄加強執法,建工路是違停案量榜首,民代指「違停成為日常,不友善的停車政策是問題癥結」。
高雄市警局交通大隊指出,高雄近3年違停取締件數累計141萬5488件,2020年有53萬7944件,員警主動取締舉發26萬3680件,占49%;2021年取締件數45萬9300件,員警主動舉發20萬2279件,占44%;2022年41萬8244件,員警主動舉發22萬1763件,占53%,違停有逐年減少趨勢。
高雄去年違停取締「開單王」在建工路,一年5727件,亞軍為建國三路5313件,季軍是自由一路3794件。記者直擊建工路一帶,沿路有銀行、賣場、市場及學校,附近輕軌大順路段正施工,區域停車格位不足,即便警方加強取締,放眼望去,道路兩旁隨時可見車輛違停在紅線。建國三路則是鄰近高雄火車站,也毗鄰雄中、南北貨重鎮三鳳中街等,轎車、貨車違停或並排是常態。
市議員郭建盟說,支持警方取締違停,提升駕駛守法習慣,交通單位要思考,為何違停如此氾濫,甚至成為市民日常,問題出在不友善停車政策,光取締難徹底解決問題,徒增民怨,造成商家生計、交安兩難,最佳解方是路邊停車格適度回歸,滿足停車需求,兼顧商圈發展條件,也能改善違停或並排問題。
郭指出,為發展大眾運輸運量,近年捷運站、商圈周邊路邊停車格被塗銷,例如高雄市區中山路沿線一路紅線,因停車不便,商圈生意蕭條,人車潮轉到停車相對便利的賣場,或必須違停登門消費。其實路幅夠大,可重新規畫,增加路邊停車空間,對駕駛、店家、交通秩序都有助益。
林姓車主說,有時趕著進銀行或店家辦事,實在找不到車位,不得已才違停。陳姓市民認為,有些路段停車位少,要解決違停亂象,交通局應增設停車空間,才能創造多贏。
並排違停害人不淺,除貪圖便利外,專家追究原因仍是都市停車空間不足所致,審視行車空間,並非車道愈寬愈安全,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直言,違停取締不是萬靈丹,台灣街頭違停已是陋習,建議調整車道寬度,明確畫分行車帶、停車帶,改變路型是重要一步,才能有效處理違停亂象。
高雄市交通局副局長劉建邦說回應,違停或並排停車對行車安全危害甚鉅,須加強執法力道,各都會區停車政策走向「路外停車場為主、路邊停車為輔」,高雄市區中山路一帶皆為紅線,是因沿線有多個捷運站,須兼顧行人、車流等秩序。交通局也會針對各路段需求,規畫停車彎供民眾使用。
民團主張的「車道瘦身」方式,高雄市已經在做,車道從3.5公尺縮減為3.1或3.2公尺,車道縮減能引導駕駛減速慢行,去年高雄車道瘦身完成39處,同步進行左轉附加車道及右轉分流式標線調整,讓車流更順暢安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