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解封 屏縣旅居國外復籍人口1月比同期增逾10倍

屏縣旅居國外復籍人口1月比同期增逾10倍,圖為屏東市戶政事務所。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縣旅居國外復籍人口1月比同期增逾10倍,圖為屏東市戶政事務所。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人口數在去年8月底結算時跌破80萬人口大關,之後每月人口數減少平均約減少100到500人,今年1月底人口數止跌回升,來到79萬8940人。民政處分析,與疫情趨緩,邊境解封有關,去年恢復戶籍人數攀升到2646人,排名非六都第四,今年1月有841人恢復戶籍,與各年度1月相比,增加逾10倍。

民政處指出,民國109年起因疫情嚴峻、邊境管制,國人難以回國,屏東縣出國滿2年未入境戶籍被遷出國外人數,109年有1109人、110年倍增到3244人,111年也有3581人。但回國辦理恢復戶籍人數,109年僅294人,110年301人,疫情趨緩,屏東縣111年恢復戶籍人數攀升到2646人,排名非六都縣市第4。112年1月也因邊境解封出現841人恢復戶籍,排名非六都第2,與各年度1月相比爆增10倍有餘。

民政處分析, 111年2646人恢復戶籍人口年齡結構,49歲以下恢復戶籍人口占63%,50歲以上占37%,其中以30到39歲559人最多,40到49歲506人次之,50到59歲455人第三,平均年齡為42.4歲的青壯年人口,顯示屏東縣近幾年來的社會福利措施及基礎建設讓民眾有感,恢復戶籍。

民政處分析,恢復戶籍人數激增原因,疫情趨緩,國境解封措施,且遇上春節連假,國人返國過節,加上近年來屏東縣福利措施增加,與健保權益保障。

民政處長徐富癸說,屏東縣近年來福利措施雖然不發現金,但充實其他軟硬體,跨局處整合留住人口,包括推動居家公托、到宅母嬰照顧月嫂服務、圖書享讀空間、房屋補助友善育兒等。另外建設部分,屏東榮總、義大產業園區、屏東科學園區、高鐵延伸,未來建構瑞屏安居社會住宅。

民政處表示,疫情嚴峻,受理民眾恢復戶籍,透過交談了解民眾排除萬難回台奔喪,見父親最後一面、因防疫長時間戴口罩造成皮膚炎,如何治療與調適歷程,當洽公民眾一句鼓勵或謝謝,都讓戶所人員在疫情爆發迄今,每天承受被染疫的高度風險下,倍感欣慰。

民政處指出,原本戶籍被遷出國外,依健保法規定即應退保,退保後,2年內返台恢復戶籍即可參加健保,但超過2年返台恢復戶籍者,需設籍滿6個月才可以參加健保。疫情期間實施彈性措施,107年1月1日以後戶籍被遷出國外而退保的民眾,只要在109年1月1日至112年6月30日前恢復戶籍,自恢復戶籍之日起即可參加健保,不受設籍滿6個月的限制,提醒返國民眾趕緊恢復戶籍,保障權益。

屏縣旅居國外復籍人口1月比同期增逾10倍,圖為屏東市戶政事務所。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縣旅居國外復籍人口1月比同期增逾10倍,圖為屏東市戶政事務所。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 疫情 健保

延伸閱讀

別再通報輕症、無症狀 陳秀熙估4月靠2指標促安全解封

薛瑞元提缺藥兩解方 長期政策涉健保藥價再評估

港澳來台自由行 全國旅行公會理事長:總算兩岸觀光開個縫

影/石崇良:健保部分負擔達成共識後推動

相關新聞

金門今年首例縣外移入登革熱 個案有台南及嘉義旅遊史

登革熱疫情持續引發關注,金門衛生局近日卻接獲通報快篩陽個案,並於昨日確認進一步檢驗結果為陽性,是2018年來首次再現縣外...

周末高雄富邦馬拉松!紅、橘線清晨3點52分發首班車、輕軌上午7點才營運

2023高雄富邦馬拉松將在本月26日舉行,因路線與部分輕軌路段交會,高捷宣布當天輕軌全營運時間延後半個小時,上午7點開始...

嘉義人騎車到高雄接「紅色驚嚇」 罰單這亮點...不用繳了

嘉義一名邱姓男子在臉書貼文附照片,指近來考慮去高雄玩玩,但不打算騎摩托車,感謝檢舉達人送他「紅色驚嚇」,但他已申訴,文末...

「主婦商場」閒置25年 租金蒸發上億 最近整修 黃金店面下一步做這個

高雄市區中正四路、中華三路口的三角窗金店面,閒置25年終於租出去了。這棟過去曾是老高雄人必逛的「主婦商場」,最近貼出內部...

登革熱延燒!屏縣某國中首例校園群聚 呼籲落實環境巡檢

登革熱疫情嚴峻,屏東縣截至13日累計35例登革熱本土確診病例,分別為萬丹鄉19例、屏東市11例、潮州鎮2例、竹田鄉、長治...

網批高雄85大樓龍蛇雜處 警方布守望崗編常態勤務淨化

高雄市地標「85大樓」遭網路非議成「蚊子館」,且龍蛇雜處成為治安死角,高雄市警局最近動員,在大樓內設機動派出所、在大樓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