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社食物銀行深耕在地送暖 永續理念「廚餘也有用」

高雄大社首創食物、惜物雙銀行,集結政府、社區協會、慈善團體資源,在大社老人文康活動中心建立共享平台,媒合閒置物資與經濟弱勢,回應地方社福需求,也引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將資源最有效利用,過期食物甚至能透過廚餘機,加工製成肥料給有需民眾,分毫不浪費。
大社老人文康活動中心去年4月,由區公所找來社區營造成效、口碑俱佳的觀音社區發展協會進駐管理,整體場域瞬間帶入新氣象;大廳置有社區長輩巧手妝點的特色造景,內部空間也在去年5月、10月,相繼設立食物、惜物銀行,成為地方急難救助首要資源站。
其中,食物銀行由觀音社區發展協會與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合作,協會聘專人管理,總會供應食物、基本生活物資,即使免費取用,物資品質也不馬虎,謹慎把關食物效期,顧及多元營養需求,同時關注需求者特性,為育兒家庭多保留奶粉等食品。
觀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文政,引用獅子會名言「Together we can」,耕耘在地超過16年,清楚地方困境與需求,捨去紙上談兵,集結官民力量,關懷地方秉持行動力與團體戰,目前食物銀行接受來自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區公所、里長等單位轉介個案,長期供給物資案家達30戶,累計扶助超過500人次。
黃文政說,有次食物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他,這份工作最有成就感的時候,在於「案家領完物資,露出滿足笑容」那一刻;年前,黃文政擔心現存物資無法貼近案家所需,發動協會募集12000元全聯禮券,供予有需求家庭。
黃文政表示,食物銀行除媒合資源到需求者手中,也落實環保、永續概念,過期食物使用廚餘機加工,製成肥料供民眾用於栽培植栽、土壤改良等,也追蹤民眾物資需求,募集有效資源,沒有分毫浪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