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黑鮪魚配額 上修為1965噸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日前在越南峴港開年會,會中確認黑鮪魚資源已好轉,捕撈配額可調增15%,過去3年台灣年配額是1709噸,上修為1965噸。學者張水鍇說,資源恢復及配額上修對台灣黑鮪經濟利大於弊,產業界可思考後疫情時代產銷策略,漁業署要有配套,捕撈總量達配額80或90%,應啟動警示機制以避免失控。漁業署回應,研議在捕捉總量達85%左右提出預警,細部執行方法會與漁民溝通。
每年4至7月是台灣黑鮪魚季,今年核准485艘黑鮪魚船,卸貨港口集中屏東東港、宜蘭蘇澳、台東新港、高雄前鎮4處。
今年黑鮪魚季整體漁獲約1500噸、6670多尾。交易重鎮東港區漁會統計,111年度迄今東港黑鮪累計數量4365尾,平均價每公斤374元。東港區漁會總幹事鄭鈺宸對配額增加樂觀其成,她說,漁民配合官方保育有成,是多贏局面。
屏東第一鮪拍賣會2002年延續迄今,當中有15次第一鮪船長屬琉球籍,小琉球漁民使用延繩釣技術純熟。
琉球區漁會總幹事蔡寶興說,資源永續對世代漁民才有好處,台灣要建立更多資料系統,政府不只在國際談判時爭取配額,也要關注重疊海域問題,捍衛漁民權益,漁民才有保障。
屏東有40多年資歷的蔡姓船長說,配額提高效果不大,近年捕撈量達不到配額,黑鮪魚路線讓人捉摸不定,可能是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所致。
「增加收入才實際!」台東成功鎮船長陳毅瑋說,近年黑鮪價格沒想像中好,出海作業不見得合算,希望拍賣價能再高一點。林姓船長說,上修歸上修,還是要有限制,否則大家亂捕,過幾年又沒魚可抓。
台東縣新港區漁會總幹事陳俊銘建議,若要提振黑鮪魚經濟,政府可思考在黑鮪魚季給予漁民適度的油料、漁獲補貼,提高漁民的出海意願。
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等人日前出席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年會,日本、台灣、美國、韓國等捕撈黑鮪魚重要國家都有代表與會。張水鍇說,台灣黑鮪魚捕撈管理相當到位,2010年啟動CDS(漁獲文件計畫)制度,每一尾魚各有如同身分證的標籤,能掌握捕獲位置、重量等,對國際上評估黑鮪資源變動是重要且珍貴資料。
綠色和平組織表示,調整配額代表總量管制有助於黑鮪族群資源恢復,科學監測搭配限制捕撈是有效的保育措施,配額調整要搭配全面海上監管,確保漁業資源得以合法、永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