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青蕉薯條一嘗好驚豔 未來進軍超商、量販通路

香蕉研究所與屏東在地業者如記食品研發的「青蕉薯條」,昨天在2022台灣香蕉品質評鑑暨產業加值推廣活動中首度亮相,現場民眾品嘗後驚豔連連,如記食品執行長兼廠長王文賢說,目前有超商、量販業者通路洽談中,透過香蕉的多元應用,解決產銷平衡問題。
「黃香蕉可以吃,綠香蕉做成薯條,增加價值」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說,香蕉研究所與如記開發香蕉薯條,運用青香蕉特性,青蕉薯條吃起來口感清脆,藉由開發新食品市場,增加多元通路;農糧署組長陳立儀說,台灣香蕉近年以國內市場為主,每年近36萬噸產量,香蕉研究所努力不只育成多種品種,也與食品業者合作,開發不同農產品,包括青香蕉薯條、香蕉牛奶,期待香蕉的創值產品在市面通路販售。
屏科大校長張金龍說,此次評鑑與推廣活動委託農時力農業管理顧問公司承辦,此顧問公司是學校農企業管理系的學生創立新創公司,理論結合實務,將現代化的管理顧問服務業帶入農業推廣行銷。
香蕉研究所長邱祝櫻說,香蕉是全球第四大作物,可全株全果利用的水果,從青蕉到黃蕉皆有不同營養及風味,開發出各種不同商品。香蕉假莖富含纖維可最為循環再利用的原料,透過評鑑讓香蕉產業更加活絡。
如記食品執行長兼廠長王文賢說,香蕉量大會面臨去化,香蕉催熟後不耐儲存,青蕉穩定可以解決產銷平衡,且青蕉營養價值高,抗性澱粉,也可以透過冷凍保存販售,解決產銷失衡。團隊與蕉研所研發歷時約一年,青蕉變成青蕉薯條。
王文賢說,近年來因疫情,馬鈴薯短缺,地瓜薯條進軍到速食業者。透過青蕉薯條,解決產銷平衡,也能讓香蕉產業拓展,善用在地食材,目前有超商、量販等通路業者洽談中。
昨推廣活動,香蕉產業策略聯盟舉辦香蕉評鑑,32名蕉農參與,評鑑標準以果品外觀:果指長度、彎度、飽滿度、外傷、病蟲害斑、藥斑等;果品合格率、重量、甜度、香氣、果肉質地、轉色、儲存度等項目品評選出前三名及優勝七名等蕉農。第1名獎金1萬元、第2名獎金5千元、第3名獎金3千元,另贈台灣香蕉研究所生產的健康蕉苗每名420株。獲獎前三名依序為,簡守佳、劉光榮、曾丁謀,優勝:蔡孟修、蔡永洺、曾世杰、黃宇焌、劉靖雅、蔣南國、孫劍龍。
屏科大指出,管理學院與推廣教育處長年陪伴在地,除解決農產品過剩,產銷推廣不遺餘力,期待與香蕉研究所持續合作,將開發更多跨界產品,打開香蕉食品無限潛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