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小琉球海域生態病懨懨 縣府啟動復育亡羊補牢

距台灣本島20多分鐘船程的屏東縣琉球鄉,近年成為新興度假旅遊勝地,疫情前年登島人次破百萬,根據學者調查,小琉球1970年代珊瑚數量高居全台之冠,珊瑚覆蓋率去年衰減為僅0至30%,成為全台最低;因珊瑚是水中熱帶雨林,默默為地球和人類提供重要的生態系服務,屏東縣政府今年啟動海洋資源復育計畫,盼小琉球海域恢復生機。
縣府海洋暨漁業事務管理所說,縣府自2019年起與國立中山大學及屏東海生館合作,執行小琉球海域海洋資源調查,在科學論證基礎下,發現過量的遊客已造成潮間帶和珊瑚礁生態大幅衰退,進而實施多項潮間帶保育示範區的保育措施以強化管理,包括劃設潮間帶導覽線、擴大保育區範圍及導入科技化管理等,去年由海生館珊瑚研究團隊著手珊瑚復育評估,尋找適合發展珊瑚苗圃的海域。
縣府說,在海洋保育署費支持下,今年擴大辦理海洋資源復育工作,仿效國外建立海上珊瑚苗圃,並試驗性將培育的表孔、輻孔和鹿角珊瑚移植至花瓶岩、白沙港外等海域復育,後續運用3D技術監測分析生長狀況;另選擇長硨磲貝及大柱形指海葵等海洋生物進行潮間帶復育試驗,期能回復潮間帶原有的生態樣貌,營造生物棲息環境。
縣府說,小琉球海洋資源復育屬長期計畫,未來將與學術單位持續合作辦理,並利用各種機會促成社區參與,培植公民科學家及保育志工,攜手為小琉球海洋生態復育和環境永續努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