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石板屋建造文化和技術 屏縣府為原鄉4保存者授證

為保存、傳承石板屋的建造技術,屏東縣政府啟動「好茶舊社傳統石板屋修繕人才培訓計畫」,今天在瑪家鄉長榮百合國小舉辦成果展,縣府秘書長邱黃肇崇為屏東縣魯凱族傳統石板屋建造技術保存者杜冬振、邱金士、禹招捕、顏柱授證,肯定匠師致力傳承、守護部落文化,也讓更多人了解石板屋修繕技術的重要;成果展今天展至12日底止,歡迎民眾參觀,一同見證好茶族人興建家屋的艱辛,認識傳統石板屋的知識和文化。
霧台鄉好茶舊社保留完整石板屋群,為完整傳授魯凱族石板屋修繕知識體系及家屋文化,縣府連2年向文化部爭取經費辦理「好茶舊社傳統石板屋修繕人才培訓工作坊與文化傳承行動」,由邱金士與杜冬振2位耆老,帶領好茶部落的壯年、青年族人及對舊好茶重建懷有熱忱的平地青年人,重建自己的家屋。
成果展在部落耆老祝禱祈福、長榮百合國小學生以傳統歌謠表演開啟序幕,學子現場體驗敲石板和堆疊石板的修復技術,寓意文化代代相傳;縣府秘書長邱黃肇崇說,石板屋修復工項繁瑣,也最能顯現傳統祭儀、家屋歷史、家屋文化的傳承,是屏縣重要的文化資產;立委伍麗華說,好茶部落地處偏遠,修繕困難度高,感謝耆老們努力傳承石板屋技術。
獲頒石板屋建造技術保存者的邱金士等4人,對石板屋的技術和工法皆有專精,年逾8旬的禹招捕、顏柱,從小在部落就看著長輩搭建石板屋,跟著去採集石板,很多技能基礎與知識在耳濡目染下累積而來,學到各種工法最細膩的技術,即便年事已高,無法實作,對示範及傳承石板屋建造技術的投入仍不遺餘力。
邱金士在青少年時期就跟隨父親參加部落各家屋的翻修工作,88風災後,依然不間斷的返回舊好茶居住,擔心石板屋消失,號召族人返鄉自行修復,是重建舊好茶部落的重要推手,對研究石板文化貢獻卓著;杜冬振說,兩期的培訓,就如同以前好茶部落長輩帶領「成家」的男孩子營造家屋般,長達半年時間生活於山林,砍柴燒火、夜吟歌謠,如家人般投入心力於重建作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