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 史哲帶領團隊大玩光的魔法

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高雄市政府正如火如荼籌備,副市長史哲是策劃團隊靈魂人物,他近期常透過臉書等管道談設計理念,要透過燈會大玩創意巧思,發揚城市夜間燈光美學,讓更多人看見高雄的各種美。
史哲說,20年前,台灣燈會當時稱為台北燈會,2001、2002移至高雄後,改稱「高雄燈會」,也從那時候開始改由各縣市輪流辦理並定名「台灣燈會」。在去中心化的世界潮流中,台灣燈會由全台各縣市爭取辦理,透過節慶活動來推動城市改造與行銷。
史哲回顧說,20年前的夜晚,在愛河畔點亮了燈,世界也對高雄的美貌感到驚豔。20多年來,城市有了許多改變,包含推倒聳立在海港與城市之間的高牆,讓港灣城市張開雙臂、擁抱海洋,也打造輕軌、捷運、鐵路地下化、綠廊道,讓人們能自由穿梭在城市每一個角落,城市產業轉型也是正在進行式。
20年後,2022台灣燈會重返高雄,這一次是台灣燈會史上首件雙場域,衛武營都會公園、愛河灣區相互輝映。史哲說,這雙場域亮點是兩大國家級藝文場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這兩個地點見證了高雄20年來發展,別具意義。
史哲表示,歷任市長都很重視高雄城市美學,高雄被視為城市美學先鋒,這次要透過2022台灣燈會,帶起城市夜間燈光美學的思考與營造。
「城市的光,不僅提供照明的功能,更是視覺上欣賞的展現!」史哲說,城市的光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視野與想像,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高雄市文化團隊曾經在鐵道公園創作「哈瑪星光任務」,奪下首屆台灣光環境獎,運用鐵軌作為載體,以燈光結合音樂,以播放影像為概念的地景藝術,相當獨特。光形成的浪,隨著音樂和光一進一退,下一秒,一個大浪打上來,讓人被捲進哈瑪星做為港都門戶的記憶中。
另一處具體案例在大義倉庫群,作品「椅子樂譜」經由夜間照明改善,透過改造前後對照,能感受到作品與環境夜間燈光照明的改變,讓人忍不住駐足多看它幾眼。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