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每通5角良心電話 來科工館「電信@臺灣」特展懷舊

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廳「電信@臺灣」,展場設置了仿舊的「電信雜貨店」,學習有趣的電信知識,像 1952年有所謂的「良心電話」,1956年裝一具電話要付1萬4千元,裝機費幾乎是14個月的薪水。在中華電信服務了48年退休的老電信人吳西湖,分享當年負責布設「村村有電話」線路的辛苦點滴。
電信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科工館長陳訓祥邀大家來了解電信知識。「村村有電話」計畫造就現今台灣電信的普及與便利,因為台灣是多山的地理環境,早期搭建山與山之間的電信線路,工程人員費盡心思,將山區水路展布手法,運用在纜線的牽引與連接上,更自創規格化的纜線八字夾,固定鋼索與纜線,以減低線材,讓電信通訊可以深入每個偏鄉部落。觀眾可以看到電信前輩們的辛苦點滴,也能透過互動遊戲,協助工程人員布線,嘉惠偏鄉。
吳西湖說,台灣在早期都是拍電報,1975年完成「鄉鄉有電話」,1981年達到「村村有電話」,2008年終於「村村有寬頻」。架設南橫公路飛線工程時,在甲仙到寶來間,跨距達733公尺,節省了56支電桿,也避開了很多天然災害處。
想體驗一下70年代查號人員的工作嗎?展廳內設有仿真查號台場景,呈現當時查號人員自我提醒的標語、復古的座椅及查號用的資料轉盤,讓觀眾化身為早期的查號台人員,幫用戶查出電話號碼。觀眾只要對著話筒說出查到的電話號碼,不論查對或查錯,都有趣味的回饋顯現在螢幕中。電信前輩呂都美也分享當年當接線生的經驗。
民眾好奇什麼是「良心電話」?電信人員解釋,「良心電話」是仿效軍事單位所辦的良心合作社,試辦「信用制公用電話」,1952年試辦時採用普通三號桌機,下方連接一個灰黑色錢箱,還標示「市內電話每次五角」,後來又加裝在派出所,至於有沒有投錢就看自己的良心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