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348歲旗津天后宮 重啟宮門

有348年歷史高雄市定古蹟「旗津天后宮」,歷經3年多修復,再啟宮門。文化部、市府與民間籌資近5千萬,邀泥塑、木雕、彩繪等國寶級匠師組修復團隊,重現廟宇風華。高雄市正推動多項文化資產修復計畫,「雄鎮北門」、「北號誌樓」、「左營舊城北門」及「鎮福社土地公廟」將在明年初完成。
文化局長王文翠說,旗津是高雄港口城市發展起點,旗津天后宮300多年來守護地方,廟宇不僅是宗教中心,也是藝術寶庫,名師、國寶合組工班團隊,完成艱難的修復任務,再造百年願景。
旗津天后宮建基於明鄭永曆27年,主委陳冠銘說,旗津天后宮是媽祖廟,更是國家重要文化資產。天后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殿二廂房,空間分成三川殿、正殿、拜亭、龍井、虎井、過水、廂房等,裝飾藝術、彩繪及匠藝也屬國家級水準。
三川殿的八角柱礎上,有蝦兵蟹將、烏龜、貝類等裝飾藝術圖樣,八仙過海剪黏等,是與海相關的裝飾藝術,有別於其他內陸廟宇。
文資修復計畫各具挑戰,文化局表示,「雄鎮北門」是打狗山哨船頭港口砲台的門額題字,砲台位處哨船頭近港北岸,是市定古蹟。建於1923年台鐵高雄港站「北號誌樓」,是台灣唯一保留完整聯動裝置的機械式號誌樓,去年5月慘遭祝融,燒毀2樓屋架、桁木及門窗,正進行文資修復。
文化部「見城計畫」以左營舊城重建與重現為核心,修復東門段及闢建南門口公園後,現在正進行北門段、西門段城牆修復工程,其中西門段城牆隱藏於自助新村內,城牆上保留日治時期日本海軍震洋隊的震洋神社舊址,此次將一併修復;北門段是修復城門、城牆及鎮福社土地公廟,明年初完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