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東方聖托里尼」 金門王金城洋樓今動土修復

1932年完工迄今已逾80年歷史的金門縣定古蹟王金城洋樓,今天由縣長楊鎮浯親自主持動土典禮,縣府投入新台幣4020萬餘元進行修復,未來修復完成將可提供作為后宅聚落參觀之亮點,及東半島重要文化觀光、古蹟導覽景點,進而活絡后宅聚落,期盼后宅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東方聖托里尼」。
王金城洋樓是一棟金門僑匯建築最盛期之洋樓建築代表,結合南洋風格之裝飾,構法、石作磚造、拼花、正立面十分精良接縫密致,彰顯了最高水準之營建技術,且規劃宏敞,配置合宜。其配置格局與做工堪稱具金門建築史之代表性,因規模宏大,整體保存具相當之再利用價值。
今天包括楊鎮浯、金沙鎮長吳有家、金門縣議員李應文與董森堡等人都出席並與屋主的後人一起主持動土典禮。
楊鎮浯在致詞時也表示,金門的文化資產數量是全國排名第二名,縣府透過大量資源的投入,就是希望讓古蹟能風華再現,此外,縣府也積極培育古蹟修復的人才培養,他說,因為金門的傳統建築實在太多了,他也有要求文化局與建設處應將古蹟做分級管理,因為修復的量體很大,修復完後應有配套措施,有的要活化、有的做保留,這樣修復的成果才會讓更多人知道。
王金城洋樓主要是王清江長子王金城往印尼經商並開設賭場致富,匯款返鄉交由次子金鎖一手籌建完成,為紀念出資者所以取名「王金城洋樓」。該樓興建共花了4年多,當時聘請來自廈門鼓浪嶼師傅設計,建築石材、木料大部分都取自福建,並雇請大陸石匠師多位前來住下,現場鑿雕所有石柱、窗框,整棟含圍牆共花費3萬多塊現大洋,建造功夫之細在當時的金門應是數一數二的,所以曾2度做為先總統蔣中正校閱部隊臨時行館。
洋樓座向是坐東向西,建築格局為出龜洋樓,室內隔間牆為外磚內石,屋頂上是以中西合併建構的山頭,當時山頭的上面中間處裝飾有一大圓形泥塑藝術造型,並塑有「中華民國廿一年」興建字號,是一棟三蹋壽、加左邊閩南式護龍一列及西式塔樓連後裙房三間又連著接建閩南馬背式建築一落兩櫸頭一棟。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王金城洋樓未來修復完成後將作民宿,藉以帶動居民對文化資產的重視及提升縣民的文化素養,並期許透過相關文資的投入,進而活絡后宅聚落,期盼后宅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東方聖托里尼」。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