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貓鼻頭遊客雪崩式慘跌 才5年從264萬人跌至15萬

墾丁國家公園知名景區貓鼻頭公園,在2015年創下264萬遊客入園新高紀錄後,隨著隔年5月由免費改收費和陸客禁台令後逐年下跌,去年暴跌至15萬人,如雪崩式下滑的遊客量,在地經濟大受衝擊,地方民代和里長急向墾管處陳情,希望取消收費並延伸園區步道、設觀景平台,讓人氣回流;墾管處表示,遊客量下滑主因是疫情非收費, 延伸園區景觀步道正研擬中。
墾丁貓鼻頭公園因海岸有從海崖上滾落的珊瑚礁岩,外形狀若蹲仆之貓,因而得名,是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並與鵝鑾鼻形成台灣最南的兩端;貓鼻頭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鳥瞰似女孩的百褶裙,又稱裙礁海岸,長時間受波浪侵蝕、反覆乾濕及溶蝕等作用,形生崩崖、壺穴、礁柱、層間洞穴等奇特景觀,與鵝鼻鑾公園並列兩大高人氣景區。
根據墾管處統計,貓鼻頭公園在2015年創下264萬遊客入園新高紀錄,當時也是大陸團客和開放自由行來台的高峰期;墾管處隔年5月由免費入園改為每人收費30元,當年遊客數即下滑至146萬,前年大陸下禁台令後,跌至78萬人,去年受疫情影響更暴跌至15萬人次,今年第一季僅3萬多人,園區攤商和當地民宿營收跟著慘跌,鎮代趙記明和在地水泉里長詹榮棋透過公所向墾管處陳情,
「別小看區區30元,不少遊覽車司機為省下整車遊客的門票錢,寧願帶到免收費的白砂灣或後壁湖!」詹榮棋說,不可否認的,疫情是貓鼻頭公園遊客暴跌的主因,但在疫情趨緩國旅爆發時,又是戶外空曠場所,理應人氣回溫,但景區範圍小,半小時就可逛完,建議開放已封閉的海岸和延伸步道和增設景觀平台;另當年是因應龐大遊客為環境帶來壓力,以價制量,現在門可羅雀,實無收費必要。
管處表示,在百萬遊客入園年代,為因應為環境和設施帶來壓力,依規費法以使用者付費原則改為收費,同時達到以價制量的目的,估計會因此減少2至3成遊客;至於去年遊客量暴跌,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地方希望延伸遊園步道,會在遊客安全的前提下規畫增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