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基督教會成立120年 走過烽火歲月

金門基督教會創立120周年,90多年的歷史建築「禮拜堂」及「福音鐘」見證著基督教在金門傳教過程及走過烽火歲月的史頁,相當令人感動,金門基督教會牧師李坤南表示,教會曾被日本人占領、也被國軍強占,甚至連鎮會之寶「福音鐘」也被國軍徵用作為警報器,感謝當時的牧師極力爭取,讓信徒的聚會場所得以保留至今。
金門基督教會董事長陳世聰、牧師李坤南介紹教會進入金門的淵源,他們說,西元1900年廈門閩南中華基督教會差派黄和成、施和力、鄭鹏程及邵德貞君等宣教士來金門,在金城鎮北門里中興路創立「金門中華基督教會」,這是現在「金門基督教會」的前身,教會經歷清末民初專制政府的階段,又經歷民國,成立國民政府統治的階段,民國26年七七事變中日戰争爆發,金門也曾被日本統治,教會也被占用過。
陳世聰說,在那個文化不同、語言不通的時代,教會因為跨國有台籍牧師來金牧會,透過語言和跨國教會系统,曾經救過西浦頭莊姓的許多先人,所以早期西浦頭的莊姓族人信主的人很多。而位於珠浦北路的教堂是於1924年在牧師歐陽侯的號召下,匯集信眾的力量興建而成,迄今也有96年,在10年前,由於年久失修,發生屋頂漏水、白蟻蛀蝕梁柱,後來將屋頂拆掉重建,是棟相當有歷史特色的建築。
李坤南提到,到民國38年國共内戰的古寧頭戰争,47年的八二三砲戰,一直到民國的年中美建交後停止了單打雙不打,再到民國81年務止戰地政務解除軍管時代,教會從戰火中的屹立不搖當中成長茁壯,雖經歷對岸砲火擊毀和禮拜牧師樓分别被日軍強占,但最終都由當時的牧師努力地討回,讓信徒聚會不中止。
而「鎮會之寶」福音鐘,則是見證著基督教在金門從無到有的宣教過程,對於會眾來說,有其獨特的意義。1951年代,兩岸對峙,國共內戰,情勢緊張,金門地處前線,隨時都有戰爭的可能,軍方當時徵用教會的福音鐘作為警報器,一直到1970年啟用新式警報器,才將鐘歸還給教會。
陳世聰說,以前金門的地方貧瘠,車輛交通工具很少,居民外出都靠步行,每逢主日清晨,教會的鐘聲響起,喚起鄉下會友的注意,趕快出發前來教會參加禮拜。當時包括水頭、謝厝、舊金城、庵前、榜林、下埔下、西浦頭都可以聽到悠揚悅耳的鐘聲,雖然徒步前來教會要走很遠,但禮拜過後大家不會感到疲累,感受到的永遠只有喜樂。
陳世聰指出,希望透過宣教120周年歷史,檢視福音在金門傳揚之成效,讓民眾分享2甲子恩典,將於11月14日晚上7時在文化局演藝廳舉行「感恩音樂會」;另外,11月15日將辦「感恩禮拜」,上午假中正國小活動中心2樓大禮堂舉行,邀請中台神學院副院長張宰金牧師蒞證道、國際基甸會中華民國總會副理事和前任牧師莊天顧參加,盛況可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