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古蹟許丕簡古厝耗資2500萬修復 將開放當民宿

斥資2500萬元修復的縣定古蹟「許丕簡古厝」,工程於今年9月完竣,這間金門少見的小六路厝,空間格局特殊,於建築藝術史上具有保存之意義與價值,曾因缺乏適當管理維護,建築嚴重毀損,後來在金門縣文化局積極協調公私部門,才得以順利整修,屋主未來規畫開設民宿,並依規定開放主廳供民眾參觀。
「許丕簡古厝」位於金寧鄉后沙自然村內,為后沙許氏五房許丕騰赴南洋經商致富後僑匯所建,建築物興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是后沙聚落內重要的傳統建築代表,也是金門早期僑匯建築的重要肇始之一,除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外,建築內部精緻木雕及屋脊上泥塑,更具有極高藝術價值。
這棟有153年歷史的古厝有段歷史因緣,原來是許丕騰後裔因家道中落,有意將大厝以1200銀元賣給同為金門華僑的山后人,同村於菲律賓經商的許丕簡得知此消息,認為該古厝如為外人購買有損村譽,以1500銀元買下,免除古厝落入外鄉人之手。日據時期(1937~1945)古厝曾遭日軍佔用,日軍離開後,國軍進駐使用,僅留一房供屋主居住,直至民國70餘年才撤離,並將古厝歸還。
金門縣文化局說,這棟古厝因產權持份者眾,再加上室內空間使用不足,後代子孫遷移村外居住或移居台灣,在缺乏適當管理維護下,建築嚴重毀損,除左櫸頭屋頂崩塌外,大廳及右房前側屋頂破損,多數木構件遭白蟻肆虐,危及建築結構安全。
文化局考量,這棟古厝係金門少見之小六路厝,空間格局特殊,建築以磚、石、木為主結構,承重牆為花崗石台基,上砌紅磚承硬山擱楹之閩南傳統建築作法,尤以正面磚雕、磚砌,脊墜與水車堵泥塑,及東西敞廳木雕工藝精湛,表現細微,於建築藝術史上具有保存之意義與價值。金門縣文化局為了這棟具有歷史意義及保存價值的建築,於105年完成修復規畫設計委託,今年完工。
文化局說,屋主規畫開設民宿,並依規定開放主廳供給民眾參觀,未來民眾前來參觀時,會由屋主親自介紹引導,讓來參觀民眾能更了解古厝與這塊土地的故事。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