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光電發展、環境永續 平衡大考驗

屏東縣政府去年在沿海4鄉畫定「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土地活化利用暨太陽光電發電」地方光電專區,儼然成為活化劣農地一帖妙方,在綠能產業「向前衝」之際,環團抨擊光電場造成農地破碎,美麗農地景觀因光電板變得像「貼狗皮膏藥」般醜陋。最近枋寮鄉新開村光電廠動工,引發破壞軍事遺址質疑,如何取得平衡,考驗縣府態度。
凡事一體兩面,縣府選在地層下陷嚴重不利耕作農地,綠電產業可讓土地休生養息、農民有穩定收入,但廠商在被畫定的劣農地區大面積鋪設亮晶晶的光電板,造成農地分離破碎,隨著太陽能板遍地開花,綠油油農地自然美景勢必點滴流失,且租約一簽就是30年,代表這樣的景觀短期內無法改變,需由大家共同承受。
在枋寮鄉新開村的光電場,文史人士質疑施工破壞二戰時期日軍的碉堡、坑道遺址,推動光電計畫的縣府和合法施工的廠商被扣上「 漠視史蹟」帽子,縣府找學者現勘後啟動文資審議程序,主動停工的廠商更是無奈,因事前區內無任何文資保留紀錄。日軍在屏東留下的碉堡、坑道遺址多達數百處,均未列入縣級史蹟,文史人士這次善意提醒,意外牽動「劣地變綠金」政策的敏感神經。
台東縣從台東知本光電案引發反彈聲浪,到池上鄉光電發展也因地方反彈喊卡,居民不希望美麗土地長出「殺風景」的太陽能板。縣府均依法行政,爭議點出在選定場址那關,縣府必須更嚴謹,落實現地會勘,實際了解土地周遭人文、景觀與生態,全面評估開發可行性,而不是紙上作業按照法規條文審核,才能讓綠能種電、觀光、生態發展取得平衡。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