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新聞分析/鋪好品質 路平要符合市民期待

高雄市的道路品質曾經影響2018年市長選舉,因此前市長韓國瑜上任後由副市長李四川全力督導路平專案,現任市長陳其邁團隊也重視路平,擬出許多管控方案。不過路平不平,關鍵不在成立多少單位、花多少錢、用多少人,最直接的檢測員是天氣和用路人,執政者更用心做好品質,符合市民「路平」的期待,才不致遭選票檢驗時,陰溝裡翻船。
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那年8月大雨過後道路坑坑洞洞,菊市府原強調雨後坑洞雖多,但市府會在最短時間內補平,沒想到卻成為施政無力鐵證,加上三民、前鎮出現道路崩塌,一般道路坑洞被誇大成「5000個天坑」,助長韓國瑜氣勢,韓國瑜當選後因此特別重視路平專案。
韓市府督導路平專案的副市長李四川,在任時沒有更換道路工程廠商,但監督下刨鋪的台一線民族路、中山四路、沿海路和許多大小道路,歷經2年大雨檢驗依然平整,不像之前大雨一來路面就被沖垮。李四川曾說,這是道路鋪設材料、厚度的堅持,是廠商配合完工24小時之後才開放通車的成果。
陳其邁團隊就任後為了路平,也著手強化挖埋管線工程的統整、建置App全民監控及3D監測系統、增加人力巡察等,但是組織、人力、設備再多、再好,路要平整,還是要看實際的鋪路功力。
新鋪的道路能禁得起大雨的檢驗,用路人開車、騎車時感覺平整易行,才是市民與高雄城市之福,市民的直接感受,才是市府團隊最應該正視的關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