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肥料實名制上路 農民怨徒增困擾

農委會本月中旬開始推「肥料實名制」,新制上路後,南部農民發現不僅申請程序複雜,買1包肥料要等7天,且限購造成貧瘠的田施肥量不足,「若農作收穫減少,誰負責?」徒增農民困擾。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表示,會滾動式檢討,希望藉此機會推「合理化施肥」,不希望農民過度施肥。
農民指把簡單事情複雜化 還要煩惱買不夠肥料
本身是農民的高市議員朱信強及太保市長黃榮利都指農委會「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農民在農忙時期還要為買不夠肥料而煩惱,實在辛苦。
朱信強說,高雄很多蕉農陳情,以前可自行買肥料,實名制上路,農委會規定1公頃果樹只能預購18包肥料,但每塊土地肥沃、貧瘠度不同,尤其香蕉田需要重肥,有人要40包肥料才夠,不足部分向誰買?
美濃稻農蕭銘興說,種7、8甲稻田,不能一次購足肥料很麻煩,只買1包也要等7天,農民根本沒有本錢囤積肥料,農委會為解決囤積卻製造不便。
黃榮利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到南部承諾預購7個工作天沒拿到肥料,他就辭職,如今「肥料是給了,量卻打8折」。正值一期稻作抽穗生長期,台肥按農民在鄉鎮市農會登記的肥料種類交貨,但1公頃稻田要10包肥,只給8包。農民最清楚施肥量,農委會卻讓「電腦計算」,減產要算誰的帳?
農糧署表示會滾動式檢討 藉此推「合理化施肥」
姚志旺說,實名制是避免農民囤積肥料,實施初期先採齊頭式平等,以後會滾動檢討,跟口罩政策一樣會持續修正。
姚說,配售肥料數量是經農改場專家根據作物面積,按農民登記資料透過電腦系統換算,目的是推動「合理化施肥」,下重肥會導致土壤酸化,造成稻熱病等病蟲害,趁此次機會調整農民用肥習慣,會有「陣痛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