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珊瑚周保育重頭戲 遇疫情縮水只剩靜態展

農曆3月23日(國曆4月15日)「媽祖生」前後,是墾丁珊瑚釋出精卵繁殖的高峰期;墾管處、中民國水中攝影協會及台灣珊瑚礁學會學會,每年在4月舉辦的珊瑚保育活動,今年因防疫考量,決定取消原規畫的「不塑之客,海好有你」海洋科普講座、海洋音樂會及淨海活動,只在4月7日至5月31日於遊客中心展出「要塑膠,還是要海洋?」
墾管處說,為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各項防疫指導,在多重因素考量下,為避免因群聚造成防疫破口,經協商後,決定取消規畫多時的淨海活動,對於海下的廢棄物,將回歸由墾管處同仁及海洋保育志工清理,未來也將結合在地潛水業者、教練共同維護海洋環境。
墾管處說,在遊客中心展出「要塑膠,還是要海洋?」的主題展覽,希望讓大眾瞭解海廢議題,並重視海洋環境與保育珊瑚礁;海洋廢棄物長時間累積所帶來的效應和經由食物鏈進入生物體內,已嚴重威脅海洋生物也破壞海洋環境,淨灘、淨海雖能短暫清除垃圾,但無法根治問題,追本溯源應深入思考人類在整體環境中的角色,以行動落實垃圾減量,從源頭開始減量。
墾丁珊瑚周活動雖然大縮水,但年度觀察和紀錄珊瑚產卵過程仍照常,潛水人員將在跳石和核三廠出水口海域紀錄珊瑚不約而同接力產卵,色彩繽紛的珊瑚卵和精卵束滿布海中,如滿天星斗般絢麗的海底自然奇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