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老屋」是寶 都發局出版導覽手冊180本免費索取

高雄市政府為推廣老屋之美,都發局發行出版「高雄老屋導覽手冊」,介紹市內「老建築補助修繕保存再生」的私密探索景點。今天起,限量180本免費提供索閱,民眾只要加入都發局fb粉絲團,就有機會得到!
高雄市都發局長林裕益表示,高雄建港以來,是台灣與世界海運交通的重要樞紐。歷經清朝、日治及光復後之發展,各時期都有其代表性的建築風貌,背後更蘊含著先民智慧、政經發展等人文意義,型塑出高雄都市獨特風貌。
林裕益說,高雄過去老建築的修復,多偏重在古蹟等重要公共建築,但是城市發展的歷史演進,不應該只侷限在古蹟的故事,民間大眾的生活軌跡,也需要加以重視與保存。所以,未來也會更加重視「私有老屋」的修復活化,並有所作為。
都發局說,高雄舊城區的老建築,別具歷史風味,巷弄間常見早期生活建築,包括矮籬庭院、鐵窗花、洗石子、馬賽克等元素,是高雄人的生活記憶,但隨著歲月,逐漸凋零毀壞。
都發局為讓民眾認識「高雄老屋」之美,並鼓勵私有屋主修繕保存老建築再活化,委請建築專家林宛蓁,針對市府曾補助民間整修的成功案例,編輯撰寫《高雄老屋導覽手冊》,為高雄老建築修復的過程,及文史保存軌跡作成記錄,供深入導覽「高雄老屋」秘境。
都發局都市設計科長羅椉元說,目前老屋的保存修繕,政府可提供整修經費最高50%補助。凡是民國60年前興建完成,且有文化、歷史、藝術價值的老屋,都可以提出申請。此外,在老屋內經營「文化事業」,又可申請租金補助,每月最高補助12,000元,補助2年為原則,歡迎有意願的老屋屋主及經營業者,把握機會向高市府都發局申請。
羅椉元舉例說,哈瑪星的「叁食壹」,位在鼓山區麗雄街13號,就是高雄老屋活化,結合青創發展的成功案例。老屋整修活化後,改經營輕食、青年工作室使用,將原本頹廢的老屋再活化,恢復昔日丰采,成為高雄舊城區的特色景點。
承租老屋經營「叁食壹」的鄭先生說,經營老屋一直是他們團隊想做的事情,期望藉由老屋營造社區的「友善空間」,提供愛好藝文人士,及相關科系作品展覽的交流空間。
《高雄老屋導覽手冊》主編林宛蓁建築師說,手冊收錄的老屋,多集中在哈瑪星、旗津、岡山一帶,包含20世紀高雄開港之初,作為貿易行、運送行的老屋。二戰之後重建的第一批鋼筋混凝土建築,也有醫生館轉型成種苗行的老屋,老屋樣態非常多元。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