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社頂夏日「夜精靈」 螢光蕈雨後綻放迷魂綠光

進入夏天梅雨季,屏東墾丁社頂自然公園罕見夜間會發光、被喻為「夜精靈」的螢光蕈也活躍起來,竹林間螢光蕈在雨後發出淡淡綠色光芒,有如一盞盞綠色小燈,遊客驚呼美麗指數破表;因只在夏日有,也成為墾丁社頂部落生態旅遊最夯的夏日限定夜間遊程。
墾管處解說教育課長馬協群說,螢光蕈又名螢光小菇、夜光茸,屬小菇科,分布於台灣、日本、泰國、爪哇與香港地區,生長於春夏季低海拔林區,在台灣紀錄有9種,但相關研究不多,一般都是發出冷光。有研究指出,它是利用蕈體內的螢光素、螢光酵素及氧的化學作用發出如火蟲的綠光,但確切的發光機制仍是謎。
馬協群指出,螢光蕈發光應該是為擴大繁衍族群,吸引夜行性昆蟲或軟體動物來食用,以助孢子散播。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生多年前經形態及DNA序列比對,確定為新種,命名為「墾丁小菇」,成熟後只能存活2至3天,建議不要食用。
社頂部落文化發展促進會總幹事蔡正榮說,北美洲居民稱呼這些會發光的蕈菇為「狐火」、「鬼火」,日本稱「夜光茸」,在台灣有「夜精靈」之稱,入梅後,社頂公園的螢光蕈大爆發,平常色澤為白色,雨後夜晚發出綠光,它也是環境指標的物種之一,需在潮濕、無汙染的環境下生長,目前台灣只有極少數地區有發現,每到夏季都是社頂最受歡迎的限定夜間遊程。
「墾丁社頂自然公園愈夜愈美麗!」馬協群說,社頂公園不只有白天的自然美景和生物資源,到了夜晚,更多了份神祕美感,在夜間出沒的野生梅花鹿、小雨蛙、津田式大頭竹節蟲和夏日雨後現身、彷如星星般美麗的螢光蕈,蛙鳴宛如大自然的交響樂,抬頭一望是滿天星斗,讓人驚喜連連;因公園全暗,最好由在地導覽解說員陪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