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師生繪製左營聲景地圖 從聲音找尋人文記憶

中山大學音樂系副教授李思嫺帶領學生走遍高雄左營,費時一年多採錄了2018年萬年季迎火獅、遶境、左營大路街景、西陵街百工日常及海軍體育場周邊等不同的「聲音風景」,繪製10多個定點的「聲景地圖」,今天起至6月2日於左營郭家古厝展出,從聲音來認識這片土地。
中山大學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灣岸創生)計畫,關注高雄舊左營、舊港及前鎮草衙等過渡地區,收集在地記憶與生命敘事,並從中尋求社區轉型發展的契機。
李思嫺表示,「聲景採集」是藉由聲音錄採或走讀者的聆聽,去認識與記錄環境,進而勾勒出對地方特色的詮釋與想像。這種紀錄的方式,不同於以文字或視覺作為媒介的認識,藉由採集時聆聽所需的專注、沉靜及緩慢,產生對地方的深度感受。從「聲音的風景」中覺知在地的時序、物種、產業等各種細微變化,並建構聆聽前後不同層次的記憶。
李思嫺說,像是在左營海軍運動場周邊,因為大樹很多,風吹樹葉摩擦的聲音,錄起來並非斷續一陣陣,而是一大片、綿密且持續的沙沙聲,甚至有些像下雨聲。而在樹葉搖動摩擦的聲音中,還能清楚聽見鳥叫、松鼠叫,土芒果掉落地上的「斗」一聲。這些聲音獨立來聽,似乎沒什麼特別意義,但組合在一起,便能顯現出這區雖位處城市,相對卻是低噪音汙染的區域,彰顯此處因軍事區域低開發的關係,自然環境反而被保存得比較好。
左營區有不少廟宇,李思嫺表示,實地採錄神明誕辰慶典聲景,發現大多慶典都在晚上舉辦,周邊有交情的廟宇也會出動樂隊,演奏豐富熱鬧的音樂前來祝賀。「聲景採錄」不只記錄儀式音樂,連同活動周遭的聲響如小販叫賣聲、鞭炮聲,垃圾車、警車經過的聲音,共同交織出獨一無二的「當下」風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