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醫療專機後送有瑕疵 家屬泣訴老父枉死
去年9月21日因飛特立機艙門太小,無法推入維生的主動脈氣球幫浦(IABP),加上金門醫院後送醫療人員過失,而枉送一命的呂瑞殊老先生家屬,今天在金門立委候選人陳滄江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家屬控訴金門緊急後送的嚴重失誤,希望父親是最後一位犧牲者,不要再有人無辜枉送性命。
呂瑞殊的兒子呂宗穆今天泣訴,他的父親是因心肌梗塞送醫,後來因為狀況危急並後送,但整個後送機制啟動後,整個過程非常粗糙,亂無章法毫無專業可言,父親成了粗糙醫療品質的犧牲者,家屬已對金醫失去信心,身心俱疲。
呂宗穆指出,他的父親以「死」做了身教,無非希望金門醫療品質能改善;希望金門人不用再賠上任何一個人的健康與生命,讓民眾進醫院不再恐懼。他們也將對金門醫院與飛特立公司提告,重申,這是家屬不得不的選擇!
陳滄江表示,縣府每年花1億2000多萬元,與飛特立簽約4年,卻無法發揮緊急救人的作用,讓人質疑簽約的功能性與目標何在?難道「金門人的命不值錢?」。陳滄江指出,「金門縣政府107年度救護航空器駐地備勤勞務契約」,主要由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及金門縣衛生局代辦,再由金門縣政府與飛特立航空簽署,但洽辦階段均未徵詢專業的醫管局及金門醫院後送作業需要,以致發生主動脈氣球幫浦(IABP)等救生儀器進不了機艙,延誤後送時機,導致呂瑞殊枉死的憾事。他呼籲衛生署即刻檢討契約問題,改採大型後送醫療專機,或採購較小型之相關登機醫療儀器,以符需求。
陳滄江認為,衛福部承辦金馬澎醫療後送契約採購人員失職,應予議處及公開道歉;金門醫院與飛特立公司除加強醫療人員相關後送機制與儀器使用訓練,並應拿出十足誠意,與家屬達成和解,莫再對家屬造成二度傷害。
金門縣衛生局回應,自去年7月27日醫療專機駐地備勤以來,截至今年2月12日止,共執行51件緊急醫療後送,其中由飛特立航空公司執行緊急醫療後送勤務44件,由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執行7件;目前緊急醫療後送案件飛特立醫療專機可執行9成以上案件,於特殊情況下由空勤總隊執行,以目前由飛特立及空勤總隊執行本縣緊急醫療後送是可完全順利將病患轉送至臺灣醫院就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