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鵬基地座落九棚村 棚變成鵬原來是軍方有意見
東臨太平洋的滿州鄉九棚村,設籍人口300多人,常住人口約百人,都是漢人,居民以農漁為主,因交通不便,工作機會少,青壯人口流失嚴重;從滿州村嫁到九棚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劉怡邑,得知墾管處近年輔導9個社區推動生態旅遊,不僅帶動地方觀光產業,也讓年輕人看到希望,紛紛返鄉投入。
劉怡邑1年多前結合地方有識之士開始搜集在地人文、生態資訊、培訓14名導覽解說員,預定下半年上路,成為恆春半島第10個生態旅遊社區;社區團隊搜集的歷史資訊包括引發「牡丹灣事件」的琉球船難事件登陸點八瑤灣、濱海古道、南仁山石板屋遺址等,另有壯觀的九棚草原、罕見的沙灘地質景觀等。
九棚村一旁是國軍最重要的飛彈和火箭研發、試射要地─九鵬基地,佔地4000公頃,社區團隊討論是占要納入行程時出現歧見,有人認為軍事敏感度高且戒備森嚴,建議排除,有人認為外界看見九棚村,就是因為九鵬基地,台26線上有許多廢棄的營房和設施,也是歷史的一部分,不妨輕鬆面對,順勢成為旅遊亮點行程。
九鵬基地位在九棚村,但此「鵬」非彼「棚」,常有人分不清;社區團隊說,九棚名稱的由來,官方說法是恆春網紗居民早年移居至此,蓋了9間房屋,以閩南語稱九棚,民間說法是外地漁民來此捕魚架設9個帳篷;至於中科院民國64年完成飛彈基地並取名九鵬,當時基地傳出是軍方高層嫌「棚」太俗氣,改用大鵬展翅的「鵬」。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