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台南東門城垣古蹟 議員轟像廢墟

台南市政府去年辦「台南400」系列活動,今年舉行「府城建城300年」,議員昨質詢批,市府大力整修大南門周邊,但同為國定古蹟、中西區的台灣府城東門段城垣殘蹟,仍荒煙蔓草,去年就曾質疑過「古蹟變廢墟」,經過1年多毫無進展,未落實古蹟維護職責。
東門段城垣殘蹟的北段殘蹟位於兩戶民宅之間、南段則藏於一戶民宅內,長年缺乏維護,景觀雜亂,地方文史團體與民代多次反映,盼文化局正視,勿讓歷史見證沉沒於荒草中。南市文化局表示,已爭取經費,預計下月施作,9月完工。
市議員曾之婕質詢說,文化局全力整修大南門周邊,在5月9日辦「59圍城」活動,盛大開門迎賓,還邀媒體宣傳拍照,但同樣是國定古蹟的東門城垣,卻任其荒廢,形成強烈對比,令人質疑「難道只有大南門值得維護,東門就可以繼續變成無主廢墟?」
她批,文化局至今仍未明確說明該古蹟的維護主體與責任歸屬,完全失職,應盡速釐清產權、啟動修復並整體周邊環境。
南市文化局回應,該處古蹟的土地為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所有,目前由民間公司認養管理,由於古蹟位於民宅後方,直到2023年10月民宅拆除後才露出全貌,但拆完未即時整頓,導致環境凌亂,已於去年爭取中央補助150萬元進行環境整頓及設置解說設施,工程將以鋪面整平、保留30公分高低差表現城垣位置,並透過材質與色彩還原歷史痕跡,目前獲國產署核定細部設計,本月10日完成鑑界。
據史料記載,此為大東門與小東門間的城垣遺構,位於光華街與東門路一段56巷交叉口,推測為清乾隆53年(1788年)因林爽文事件後增建,日後又因道光12年(1832年)張丙之役擴建外城,至1911年日本施行市區改正計畫,城牆逐步拆除,目前殘存兩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