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市舊派出所轉型西門創新所 開展「圈」出舊城新鮮事

嘉義市府建設處今年5月完成嘉義市舊興中派出所改裝工程,命名「西門交誼創新所」,期待未來透過展覽與交流活動,與各方協作累積更多創新能量。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府建設處今年5月完成嘉義市舊興中派出所改裝工程,命名「西門交誼創新所」,期待未來透過展覽與交流活動,與各方協作累積更多創新能量。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府今年5月將舊興中派出所完成改裝,轉型為青年創業基地「西門交誼創新所」,率先由「島內散步」運營,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舉辦「二通圈什麼」展覽,從「圈」發想,延伸至周邊生活圈,透過店家故事穿越時空喚起地方記憶與關注,圈出屬於個人的二通圈。

嘉義市中正路在日治時期稱為二通,有別於昔日大通(今中山路)多為當時日本人生活場域,而本地人則多聚集於二通(今中正路),中正路也被稱作「本島人街」。

舊興中派出所位於舊城區中正路、興中街及光華路六交叉口,又是古諸羅城的西門位置,隨著派出所裁撤,原址一度作為警察局檔案資料庫及宿舍使用;為推廣舊城文化,市府建設處今年5月完成改裝工程,命名「西門交誼創新所」,期待未來透過展覽與交流活動,與各方協作累積更多創新能量。

旅遊公司「島內散步」首先負責運營,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舉辦「二通圈什麼」展覽,開放時間為每周三至周五,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周六、日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6點,周一、二為公休日。

市府建設處表示,策展理念從「圈」發題,每個人定義的生活圈有所不同,藉由此次特展,讓每個走入二通的旅人,都能深入淺出的認識舊城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透過二通圈多元的店家故事分享,從遊客必吃的林聰明沙鍋魚頭、一銀仙草,到舊城老店的大益糖菓行、劍虹菜刀行、益昌山產行、嘉義針車行、賴信成香舖,再到精工刻印、永昌行(五穀雜糧)、瑞里中藥行,甚至還有雕佛行、藝廊與陶藝工作室等,一起走入「本島人街」美好時光,圈出屬於個人的二通圈。

嘉義市「西門交誼創新所」,率先由「島內散步」運營,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舉辦「二通圈什麼」展覽。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西門交誼創新所」,率先由「島內散步」運營,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舉辦「二通圈什麼」展覽。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西門交誼創新所」,率先由「島內散步」運營舉辦「二通圈什麼」展覽。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西門交誼創新所」,率先由「島內散步」運營舉辦「二通圈什麼」展覽。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西門交誼創新所」,率先由「島內散步」運營,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舉辦「二通圈什麼」展覽。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西門交誼創新所」,率先由「島內散步」運營,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舉辦「二通圈什麼」展覽。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中正路 嘉義

延伸閱讀

歷史建築東門派出所轉型成嘉義文學館今揭幕 讓文學走進生活

嘉市肉品市場營造商失聯 承攬工程、工資均拖延 完工延後至明年

嘉市全民防衛演習 17日起小雅路口、蘭潭淨水廠彈性管制3天

嘉市雙園步行串連等工程獲中央支持 內政委員會考察獲逾億元補助

相關新聞

淹怕了!台南補助裝設防水閘門申請踴躍 預算已用光?市府說明

去年凱米颱風重創台南大新營地區,造成嚴重淹水,市府今年針對災區推出防水閘門補助專案,編列350萬元經費,但補助開跑至今已...

台南新路命名有「青森」「弘前」挨批「輕生黃泉」不吉

台南市府斥資10億開發南區喜樹灣裡重劃區,4條新路以日本與澳洲姊妹市為名,包括「青森」、「弘前」、「那珂」、「黃金海岸」...

南科周邊公車不足成交通孤島 市府:年底啟動小黃公車

因應南科持續擴張,台南市善化、安定地區人口激增,交通需求隨之暴增,台南市副議長林志展今天上午在市議會質詢指出,當地通勤與...

丹娜絲暴雨3千觀眾仍爆滿!台塑邀明華園演活了「八仙傳奇」

台塑推廣台灣優質文化,每年邀請國際級的明華園總團下鄉雲林演出,今年選擇在國內張李莫千歲祖廟的台西鄉五條港安西府廟埕演出,...

【重磅快評】關廟看板7天說不清楚 林俊憲坑殺王定宇?

2026台南市長的綠營內戰早已開打,綠委林俊憲、陳亭妃掛出看板超過700面,成了台南「三板(棺材板、光電板及選舉看板)」...

老招牌小吃「歪仔伯」麵攤熄燈 九華山地藏庵周邊半年內連2店歇業

嘉義市九華山地藏庵周邊小吃店自助餐林立,原空軍眷村市場阿桃陽春麵店開店40多年,是知名庶民銅板美食,去年底店家因房東不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