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逛到一半黑漆漆!高雄大遠百突停電「顧客摸黑逛街」 台電回應了

不再忍氣吞聲?川普祭25%關稅 日相罕見怒說一句話

不斷更新/快來對答案!114分科測驗首日落幕 4科完整試題與解答一覽

百年「荔枝王」老樹不畏逆境天氣豐收 老農卻為採收缺工發愁

嘉市後庄里圓林仔社區2棵160多歲珍貴老荔枝樹「荔枝王」,是產量最多黑葉品種開山祖,未受災豐產,目前採收期,78歲果農紀坤良為缺採收工發愁。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市後庄里圓林仔社區2棵160多歲珍貴老荔枝樹「荔枝王」,是產量最多黑葉品種開山祖,未受災豐產,目前採收期,78歲果農紀坤良為缺採收工發愁。記者魯永明/攝影

初夏水果荔枝受入冬到年初氣候異常冷熱交替劇烈影響,災損欠收嚴重,農業部上月公告荔枝天災現金救助,嘉市後庄里圓林仔社區2棵160多歲珍貴老荔枝樹「荔枝王」,是產量最多黑葉品種開山祖,未受災豐產,目前採收期,78歲果農紀坤良為缺採收工發愁。

「找不到工人爬樹採收荔枝,有錢也請不到工人」,紀坤良說,荔枝王1棵可採收400斤,2棵800斤,今年荔枝欠收,每斤可賣50、60元,價格不錯,過去年紀不大,體力好,還可攀爬2層樓高的荔枝樹,如今缺採收工,只能採收多少算多少。

紀坤良表示,荔枝王的收成大多是老客人消費,許多客人提早預購,不擔心銷路,氣候變異,今年荔枝樹大多未開花授粉結果,欠收嚴重,2棵160多歲老樹「荔枝王樹」,反而不受氣候影響,結實纍纍,主因是樹形高大向陽,開花期未遇寒流,結實纍纍,端節過後採收。

紀坤良指出,荔枝王枝苗繁殖逾萬株遍布全台,是黑葉品種荔枝開山祖,過去每逢端節前,社區舉辦「荔枝王祭」,近年停辦,半世紀前荔枝王養活全家人,荔枝每公頃產值10多萬元,比1棟透天厝4萬元還高。

紀坤良說,荔枝園種20多棵,2棵荔枝王是祖先從大陸福建帶來台栽種,養活紀家三代,荔枝王每棵產量逾千台斤,從荔枝王分枝樹苗子孫分佈全台,荔枝王樹形高大,以前為防蟲害用蚊帳包覆果實,平均10粒才剩1粒可食用,每斤10多元,約當年工人1天工資,是有錢人才吃得起的水果,荔枝王果實汁多又甜,嘗鮮正是時候。

當年他父親腦筋動得快,以枝條包覆法技術繁殖枝苗,每天20多名工人負責枝苗生產,每枝賣10至15元,銷售枝苗逾萬,荔枝王子孫開枝散葉,有詩人為荔枝王賦詩「圓林珍寶荔枝王、碧葉丹皮大名揚、百歲蒼顏呈老態,子孫遍布傲寒霜」。

嘉市後庄里圓林仔社區2棵160多歲珍貴老荔枝樹「荔枝王」,是產量最多黑葉品種開山祖,未受災豐產,目前採收期,78歲果農紀坤良為缺採收工發愁。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市後庄里圓林仔社區2棵160多歲珍貴老荔枝樹「荔枝王」,是產量最多黑葉品種開山祖,未受災豐產,目前採收期,78歲果農紀坤良為缺採收工發愁。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市後庄里圓林仔社區2棵160多歲珍貴老荔枝樹「荔枝王」,是產量最多黑葉品種開山祖,未受災豐產,目前採收期,78歲果農紀坤良為缺採收工發愁。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市後庄里圓林仔社區2棵160多歲珍貴老荔枝樹「荔枝王」,是產量最多黑葉品種開山祖,未受災豐產,目前採收期,78歲果農紀坤良為缺採收工發愁。記者魯永明/攝影

荔枝 水果 工人

延伸閱讀

荔枝高維他命C直逼奇異果,一天能吃幾顆?3原則吃荔枝不怕「中毒」!

台中塑膠射出大廠逾10億元擴建新廠 市府助解決缺工難題

「COMEBUY x 崩壞:星穹鐵道」限定聯名手搖正式推出!搭配荔枝系飲品清涼登場

甜美荔枝時光 體驗南勝社區魅力

相關新聞

淹怕了!台南補助裝設防水閘門申請踴躍 預算已用光?市府說明

去年凱米颱風重創台南大新營地區,造成嚴重淹水,市府今年針對災區推出防水閘門補助專案,編列350萬元經費,但補助開跑至今已...

草嶺堰塞湖潰堤邊緣 74年前曾發生慘劇…釀74國軍官兵喪命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因連日豪雨造成土石崩塌,阻斷清水溪流,是有紀錄以來第5次形成堰塞湖,事實上,堰塞湖曾在74年前潰壩曾奪...

台南新路命名有「青森」「弘前」挨批「輕生黃泉」不吉

台南市府斥資10億開發南區喜樹灣裡重劃區,4條新路以日本與澳洲姊妹市為名,包括「青森」、「弘前」、「那珂」、「黃金海岸」...

南科周邊公車不足成交通孤島 市府:年底啟動小黃公車

因應南科持續擴張,台南市善化、安定地區人口激增,交通需求隨之暴增,台南市副議長林志展今天上午在市議會質詢指出,當地通勤與...

丹娜絲暴雨3千觀眾仍爆滿!台塑邀明華園演活了「八仙傳奇」

台塑推廣台灣優質文化,每年邀請國際級的明華園總團下鄉雲林演出,今年選擇在國內張李莫千歲祖廟的台西鄉五條港安西府廟埕演出,...

【重磅快評】關廟看板7天說不清楚 林俊憲坑殺王定宇?

2026台南市長的綠營內戰早已開打,綠委林俊憲、陳亭妃掛出看板超過700面,成了台南「三板(棺材板、光電板及選舉看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