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我也愛你,非常想你」 林之晨撰序談失智父林芳郁:我見過最接近的完人

抽獎/ASUS TUF Gaming初音未來聯名電競組開箱!鍵盤、耳機、滑鼠、鼠墊全套香翻

美國務院恢復國際學生簽證面談!不符合1前提恐被拒簽

台南全台首學課程博覽會倡科技整合 學習跨時空引領新一波教育思潮

台南「全台首學課程博覽會」今年邁入第七年,活動的核心主軸為「未來學」,11日在大台南會展中心登場。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全台首學課程博覽會」今年邁入第七年,活動的核心主軸為「未來學」,11日在大台南會展中心登場。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全台首學課程博覽會」今年邁入第七年,活動的核心主軸為「未來學」,11日將在大台南會展中心登場,有「2025數位融入課中差異化教學論壇」、「真人圖書館」、「線上圖書館」、「實作工作坊」等專業增能活動,南市教育局邀請全國教育夥伴與行政領導人一同參與,共同見證未來的美好教育風景。

市長黃偉哲表示,全台首學課程博覽會每一屆都能創新突破,每一場均吸引全國注目,每一次專業激盪均能讓參與者蓄積能量再前行,不僅引領風潮,並且引發對教育現場更多美好想像,而這些美好想像進而轉為教育局制訂政策的驅進動力。

教育局長鄭新輝說,本屆課程博覽會大膽嘗試,結合數位科技,透過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活動,分享「差異化教學」、「數位創新」與「未來教科書」的理念於教育現場的實踐。參與對象除了全國關心教育的工作者及教育行政領導人外,也廣邀各領域與教育工作密切合作的跨域人才,包含各縣市5G智慧學習學校推動計畫代表、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代表、智慧教育師培聯盟成員等,均充分顯示這屆課程博覽會仍持續尋求跨域對話、跨界交流的各種可能。

今年的課程博覽會於6月11日在大台南會展中心舉行,先由「數位融入課中差異化教學實作工作坊」揭開序幕,針對目前教學現場使用量最多的因材網、均一、酷英(Cool English)、學習吧等4種線上學習平台,由亮點教師分享與交流。中午則有12場的「真人圖書館」,透過實踐者擔任「真人書」,分享教學經驗、策略與案例、遇到的挑戰與解決方案,藉由實體交流更能激盪精采火花。

重頭戲「數位融入課中差異化教學論壇」於下午登場,邀請台中教育大學校長郭伯臣、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冠緯參與論壇,並請前親子天下總主筆賓靜蓀擔任主持人,相信能讓所有參與者對於數位融入與差異化教學實踐更有共鳴,進而激發實踐力。

另全台首學課程博覽會已於5月12日起陸續在多所國中小辦理「說課月」,預計將辦理57場的公開備觀議課。各項活動及論壇直播連結均公告於官方網站上(https://eduexpo.tn.edu.tw/2025/Index)。

黃偉哲 鄭新輝 網站 直播 教育局 圖書館 台南

延伸閱讀

高雄8校學生參與 衛武營讀劇發表會落幕

綠議員提「兒童工作證」防狼師 侯友宜諾3個月可行評估

新北教甄出錯…議員指筆試分數也疑被改 教育局:筆試未曾變動

新北國中教徵系統出錯...分數愈查愈低 教育局增額錄取補救

相關新聞

嘉市全民防衛演習 17日起小雅路口、蘭潭淨水廠彈性管制3天

嘉義市警方將於6月17、18、19日下午1點至4點進行全民防衛演習,期間於小雅路蘭潭淨水廠、小雅路、環潭公路口等路段實施...

台南垃圾去化遇困境 環保局:新焚化爐今年預計可完工

台南市面臨生活垃圾去化困境,不僅曾文、南化水庫水源保護區內存有環保署列管的垃圾掩埋場,城西、歸仁更衍生一座座垃圾山,這些...

影/台南安平德記洋行變「塗鴉洋行」?古蹟白牆竟現印章牆

台南市定古蹟、觀光景點德記洋行歷時1年修繕換展,今年以嶄新面貌與遊客相見,孰料才重新開放約2個月,古蹟內卻突出現一片片「...

稻農改種蓮花打造城市夏日美景 收成期卻遇缺工困境

隨著氣候變遷與農業生產條件轉變,嘉義市部分稻農嘗試改種蓮花,不僅美化農田景觀,也吸引不少民眾賞花、拍照,營造彷彿「城市中...

王偉忠成長的眷村將改造成眷村生活文化館 完工日期曝

嘉義市建國二村及復興新村是早期國軍眷村,2005年搬遷經國新城,基地2020年市地重劃開發,目前公共設施完工,基地遺留4...

台南東門城垣古蹟 議員轟像廢墟

台南市政府去年辦「台南400」系列活動,今年舉行「府城建城300年」,議員昨質詢批,市府大力整修大南門周邊,但同為國定古...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