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環保潛水隊出動清撈漁港 一上午撈出300多公斤垃圾

雲林縣環保局出動環保潛水隊進入子寮港展開海底垃圾清撈,6人潛水清出300多公斤瓶垃圾,呼籲民眾建立愛護海洋觀念,一瓶一罐都不要丟進大海。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環保局出動環保潛水隊進入子寮港展開海底垃圾清撈,6人潛水清出300多公斤瓶垃圾,呼籲民眾建立愛護海洋觀念,一瓶一罐都不要丟進大海。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環境保今天出動潛水隊進入萡子寮港展開淨海行動,10名環保潛水戰將沿著港域撈撿海底魚網等海廢,環保局說,縣府和中央成立「向海致敬平台」守護海洋,尤其由漁民組成的178支環保艦隊將投入海洋清理工作,最遠延伸到外傘頂洲,作業時順道淨海,維護海洋潔淨。

環保局響應世界海洋日,今天以「珍愛海生態更愛大藍海」為主題,透過雲林水上救生協會潛水淨海行動,並在萡子寮港舊拍賣場開辦環保市集,號召全民守護海洋,吸引大批民眾參加,其中以潛水團隊淨海最吸睛。

潛水裝備齊全的隊員搭配救生艇,在民眾圍觀下跳海,沿著港區潛入海底逐一把垃圾清撈上岸,每撈一批上岸民眾就歡呼叫好,6名潛水員一個上午下來,合力清出百餘公斤的垃圾,以寶特瓶、鐵鋁罐、玻璃瓶及魚網為多,潛水隊說,港域海底的水相當混濁,能見度不到幾公分,所以只能用摸的撿撈,估計海底仍有不少瓶罐。

秘書沈淑妧說,為維護海洋決心,縣府攜手中央成立「向海致敬平台」邀集企業社團認養全長55公里的海岸線,除了淨灘,更號召雲林潛水協會55名會員組成環保戰將隊,不定期協助淨海。

除了灘區和海底,環保局更也召集雲林靠海的麥寮、台西、四湖、口湖漁民組成178隊「環保艦隊」,利用出海作業,航程中可一路撈撿保麗龍、塑浮球、漁網或漂流木等海廢,同時也在各漁港設有回收站,可換取小物,再將回收的海廢送請六輕協助去化,甚至再轉製為衣服、托鞋等用品。

今天除了海洋及食魚教育市集和文創展,更攜手海巡單位、雲林水上救生協會及台塑企業,簽署「海洋污染應變支援協定」,建立橫向聯防機制,強化海洋污染事件應變機制。

環保局指出,從過去3年的海廢與淨灘垃圾量數據,每年都有起伏,主要受氣候多雨帶來漂流木數量多寡影響,不過就垃圾量來看是有減緩趨勢,以去年海廢約達4千多公斤,其中就有3千多公斤再利用,從今天撈起的垃圾種類仍以瓶罐為多,期待民眾建立維護海洋觀念,一瓶一罐都不再拋進大海。

雲林縣環保局出動環保潛水隊進入子寮港展開海底垃圾清撈,6人潛水清出300多公斤瓶垃圾,呼籲民眾建立愛護海洋觀念,一瓶一罐都不要丟進大海。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環保局出動環保潛水隊進入子寮港展開海底垃圾清撈,6人潛水清出300多公斤瓶垃圾,呼籲民眾建立愛護海洋觀念,一瓶一罐都不要丟進大海。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環保局出動環保潛水隊進入子寮港展開海底垃圾清撈,6人潛水清出300多公斤瓶垃圾,呼籲民眾建立愛護海洋觀念,一瓶一罐都不要丟進大海。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環保局出動環保潛水隊進入子寮港展開海底垃圾清撈,6人潛水清出300多公斤瓶垃圾,呼籲民眾建立愛護海洋觀念,一瓶一罐都不要丟進大海。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 環保局 漂流木

延伸閱讀

新蘭漁港紅燈塔美景成釣客垃圾場 民眾批:怎麼拍水照

正心莊于萱、淵明施宏鍇 雲林國中會考雙雙並列榜首

雲林虎尾高中10人錄取醫學系 更拿下台大牙醫、中山醫學榜首

全運會籃球資格賽今登場 雲林縣長開球34支球隊搶8強

相關新聞

嘉市全民防衛演習 17日起小雅路口、蘭潭淨水廠彈性管制3天

嘉義市警方將於6月17、18、19日下午1點至4點進行全民防衛演習,期間於小雅路蘭潭淨水廠、小雅路、環潭公路口等路段實施...

南科周邊公車不足成交通孤島 市府:年底啟動小黃公車

因應南科持續擴張,台南市善化、安定地區人口激增,交通需求隨之暴增,台南市副議長林志展今天上午在市議會質詢指出,當地通勤與...

台南垃圾去化遇困境 環保局:新焚化爐今年預計可完工

台南市面臨生活垃圾去化困境,不僅曾文、南化水庫水源保護區內存有環保署列管的垃圾掩埋場,城西、歸仁更衍生一座座垃圾山,這些...

雲林縣府官網導入AI軟體翻譯 張麗善日文竟變「張立山」

雲林縣府官網今年六月導入AI智慧軟體翻譯,提供包括英文、日語、韓語、印尼語、越南語等11種語言版本,但有民眾發現部分內容...

「市長陪你拍」黃偉哲慘摔四腳朝天 自嘲:太重了!

畢業季來臨,台南近期舉辦市長獎頒獎典禮,而畢業生最期待的就是「市長陪你拍」,不過,昨過程中發生小插曲,市長黃偉哲應學生要...

影/台南安平德記洋行變「塗鴉洋行」?古蹟白牆竟現印章牆

台南市定古蹟、觀光景點德記洋行歷時1年修繕換展,今年以嶄新面貌與遊客相見,孰料才重新開放約2個月,古蹟內卻突出現一片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