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號颱風「聖帕」估下午生成 專家曝另一熱帶擾動發展成颱機率

MLB/大谷翔平投1局、敲2長打狂灌5打點 26轟討回國聯單獨領先

美國務卿:如果伊朗打電話來 美國已準備好達成和平

去年颱風衝擊濁水溪治沙 因應今年汛期中央再開處方

濁水溪治理沙害成效佳,但去年遭颱風侵襲,主要河道灘地再現大面積裸露地,經4河分署全面再搶救治理,裸露地已明顯改善。記者蔡維斌/翻攝
濁水溪治理沙害成效佳,但去年遭颱風侵襲,主要河道灘地再現大面積裸露地,經4河分署全面再搶救治理,裸露地已明顯改善。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濁水溪多年治理揚塵已見成效,不料去年7月凱米颱風侵襲造成河床裸露地增加至849多公頃,沿岸居民感受空品變差。水利署第4河川分署表示,經積極防治,目前僅剩170公頃裸露地。因應汛期將至,將加強疏浚,並於重點區域設置緊急應變機具,以防治砂再受衝擊。

針對濁水溪嚴重揚塵,2018年時任行政院長的現任總統賴清德視察,以治理揚塵經費無上限,表達治理決心,幾年整治下來,河床裸露面積從約1600公頃到去年7月大幅減少的剩99公頃,揚塵日也從原本50多天降至2天,成效良好。

不料,去年凱米颱風後,河水沖刷導致裸露地再大量浮現,去年底到今年初的季風期包括西螺和崙背地 民眾再受到揚塵侵襲,擔憂過去「呷飯攪沙」的日子將再重演。

4河分署表示,凱米颱風後已全面加強防治措施,包括水覆蓋、河道整理、防洪林帶、空灑草籽、鋪設稻草蓆,裸露地已善到100公頃以下,但10月底康芮颱風再次破壞,裸露面積又變大至494公頃,經持續努力後目前裸露面積剩170公頃的可控範圍,並不致會產生揚塵,經統計到目前整體治理總面積達1823公頃。

副分署長張朝恭表示,今年汛期將至,目前已針對河道瓶頸加強疏浚,確保主河道通洪能力,減少河道裸露面積,同時也降低揚塵風險並提升河防安全,另也已培育完成複式斷面區域的新植防洪林帶,推動長效型綠覆植生,將可增強河道抗風韌性,避免再遭衝擊。此外也將評估河道內揚塵高風險潛勢區位,在重點區域布設緊急應變機具,預先整備稻草蓆等覆蓋材,汛期防治工作仍會持續進行。

雲林縣環保局統計,去年上半年揚塵日2天、下半年度12天,經4河分署治理,目前為3天,因應汛期將至,會與4河分署密切合作避免裸露地再增加。

濁水溪治理沙害成效佳,但去年遭颱風侵襲,主要河道灘地再現大面積裸露地,經4河分署全面再搶救治理,裸露地已明顯改善。記者蔡維斌/翻攝
濁水溪治理沙害成效佳,但去年遭颱風侵襲,主要河道灘地再現大面積裸露地,經4河分署全面再搶救治理,裸露地已明顯改善。記者蔡維斌/翻攝
濁水溪治理沙害成效佳,但去年遭颱風侵襲,主要河道灘地再現大面積裸露地。記者蔡維斌/翻攝
濁水溪治理沙害成效佳,但去年遭颱風侵襲,主要河道灘地再現大面積裸露地。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 濁水溪 凱米颱風

延伸閱讀

影/高雄「小天母」步道破損、地掀起如波浪 修復延宕半年只拉封鎖線

防八掌溪溢堤洪災 嘉市請中央擴大疏濬

春雨鋒面掃過1地區雨勢最明顯 明起還有「華南雲雨帶」加持

汛期將屆 高雄市長陳其邁督促加強巡檢、完成清淤

相關新聞

嘉市全民防衛演習 17日起小雅路口、蘭潭淨水廠彈性管制3天

嘉義市警方將於6月17、18、19日下午1點至4點進行全民防衛演習,期間於小雅路蘭潭淨水廠、小雅路、環潭公路口等路段實施...

台南醫院「一床難求」?議員曝喬病床喬到人都走了還沒等到

台南市議會今針對衛生局進行業務報告與質詢,國民黨團多位議員關切護理人力短缺導致醫院關床潮,點出台南醫療現況「一床難求」情...

公園遊戲場遊玩突天降鐵條險砸人 南市工務局:將依法開罰建案

台南東區精忠公園號稱南台灣首座軍事風特色遊戲場,上月底啟用後就成為親子遊憩的熱門景點,孰料,有家長近期帶孩童前往公園玩,...

南科周邊公車不足成交通孤島 市府:年底啟動小黃公車

因應南科持續擴張,台南市善化、安定地區人口激增,交通需求隨之暴增,台南市副議長林志展今天上午在市議會質詢指出,當地通勤與...

曾文水庫蔣公像地震倒下 促轉條例不修復將改設新地標

曾文水庫蔣公銅像在1月30日嘉義縣大埔鄉規模5.6地震倒下,消失在水中,被發現時蔣公的臉朝下,由於銅像是水泥製成,倒下後...

台南垃圾去化遇困境 環保局:新焚化爐今年預計可完工

台南市面臨生活垃圾去化困境,不僅曾文、南化水庫水源保護區內存有環保署列管的垃圾掩埋場,城西、歸仁更衍生一座座垃圾山,這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