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立光驚傳遭搜索!9人涉內線交易遭帶回複訊 公司說話了

美中關稅協議有望?陸方才否認談判進行中 川普:習近平已打給我

去年凱米颱風淹怕 雲林首度對外公開防災影像監視平台

去年凱米颱風重創雲林,至今仍有災後復建工程進行中,因應5月1日將進入汛期,雲林縣府已召開防汛整備會議。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去年凱米颱風重創雲林,至今仍有災後復建工程進行中,因應5月1日將進入汛期,雲林縣府已召開防汛整備會議。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因應汛期即將到來,雲林縣持續推動智慧化防災系統建置,今年首度公開雲林智慧防汛平台、韌性防災影像監視平台,可供民眾即時掌握最新水情,提早預警,縣府水利處表示,去年凱米颱風重創雲林,今年底前將新增105台移動式抽水機,大幅提升防災量能。

去年凱米颱風重創雲林,至今仍有災後復建工程進行中,因應5月1日將進入汛期,雲林縣府已召開防汛整備會議,為即時掌握各地水情狀況及預防淹水災情,縣府推動智慧化防災系統建置,今年首度公開雲林智慧防汛平台、韌性防災影像監視平台,供民眾即時查詢。

水利處防洪維護科長伍忠政說,雲林智慧防汛平台、韌性防災影像監視平台目前已建置影像監測站(抽水站、滯洪池)259處、水位監測站159處、雨量站有58處、路面淹水感測站172處,不僅可供防汛工作人員即時參考啟動封路或抽水,民眾也可查詢進行防災,站點將持續增設。

水利處長許宏博表示,各項防汛整備工作逐步進行,目前縣內共有284台大型移動式抽水機與88台中小型抽水機,皆已完成檢測與機組保養,因應極端氣候,預計近期將新增30部移動式抽水機、年底前再增75部,數量為歷史最多,只要公所盤點有風險的地方,都會提早因應,確保在颱風或豪雨發生時能立即啟用,降低淹水風險。

雲林縣每年區域排水清淤長度高達150至180公里,許宏博表示,今年三月至今已清淤40幾公里,目前相關作業持續進行,為強化村莊聚落即時防洪,已在虎尾中科抽水站備妥防汛擋板3600多片,可與6千個傳統沙包搭配使用。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為強化防汛應變能力,4月25日將與二崙鄉公所共同辦理聯合防汛演練,模擬易淹水地區的移動式抽水機預布與防汛擋板與防汛擋板設置,提升整體防災效率,呼籲民眾在強降雨期間提高警覺,配合相關防災措施。

影像監視平台,可觀測水防設施、區域排水影像;智慧防汛平台,可觀測即時區域排水水位、道路淹水、雨量、自主防災聯絡等訊息。

因應汛期即將到來,雲林縣持續推動智慧化防災系統建置,今年首度公開雲林智慧防汛平台、韌性防災影像監視平台,可供民眾即時掌握最新水情,提早預警。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因應汛期即將到來,雲林縣持續推動智慧化防災系統建置,今年首度公開雲林智慧防汛平台、韌性防災影像監視平台,可供民眾即時掌握最新水情,提早預警。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因應汛期即將到來,雲林縣持續推動智慧化防災系統建置,今年首度公開雲林智慧防汛平台、韌性防災影像監視平台,可供民眾即時掌握最新水情,提早預警。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因應汛期即將到來,雲林縣持續推動智慧化防災系統建置,今年首度公開雲林智慧防汛平台、韌性防災影像監視平台,可供民眾即時掌握最新水情,提早預警。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凱米颱風 淹水 雲林

延伸閱讀

快放入緊急避難包!「軟糖」優點多 日警視廳推薦當防災食品

再添防災生力軍 新北汐止區公所與8家企業簽MOU

雲林首破外籍車手與白牌車聯手詐騙案 新加坡女子等4人收押

雲林旅運需求大 高鐵今起新增三班快速直達列車停靠雲林

相關新聞

嘉義烏殼綠竹筍正值產期 連5年外銷加拿大

嘉義縣是全台烏殼綠竹筍最大產地,大林鎮種植面積800公頃,產量居全國之冠,縣府協助蔬果生產合作社外銷加拿大,2021年起...

影/北港朝天宮迎媽祖今登場 炸轎、犁炮震撼畫面曝光

國家重要民俗「北港朝天宮迎媽祖」今天展開為期兩天的遶境活動,獨具特色的炸轎、炸虎爺、犁炮活動,吸引數萬信徒參加,現場炮聲...

台南知名觀光景點 林默娘公園雕像夜間變「黑臉」

台南市安平區林默娘公園,雕像聳立面向港口守護漁民出入,最近有民眾發現雕像臉部晚上黯淡無光,議員指雕像興建至今已有一段時間...

司機提前知道「我要搭車」 台南公車智慧等車今年全面上線

台市推動智慧交通及提升無障礙環境,大台南公車「智慧等車」服務功能上線迄今已突破18萬使用人次,也是全國首創針對「等公車」...

府城隍迎創廟356周年遶境 鳥瞰路關地圖亮相

台灣府城隍廟今年迎來創廟356周年,適逢台南建城300年,5月3日將舉辦「府城隍 巡城祭」遶境活動,昨公布以鳥瞰視角繪製...

首創以水換水 台南仁德再生水廠啟用

台南科學園區每天用水量高達10數萬噸,其中一半用量來自再生水,台南市政府為強化水資源韌性,斥資8.62億元興建仁德再生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